2014综自第三章自然地理系统的时间结构

2014综自第三章自然地理系统的时间结构

ID:46931609

大小:309.50 KB

页数:53页

时间:2019-11-30

2014综自第三章自然地理系统的时间结构_第1页
2014综自第三章自然地理系统的时间结构_第2页
2014综自第三章自然地理系统的时间结构_第3页
2014综自第三章自然地理系统的时间结构_第4页
2014综自第三章自然地理系统的时间结构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4综自第三章自然地理系统的时间结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节自然地理系统的发展演化地球历史46亿年,40亿年前为天文时期,40亿年来为地质时期。现代地理环境是长期地质历史演化的结果。一、岩石圈的演化原始地球由一个接近均质的球体,经过地质历史时期的演化,分化为具有复杂圈层结构的现代地球。第三章自然地理系统的时间演化规律地球形成之初,是由固体冷物质组成的。在距今19亿-40亿年间,在地球物质积聚过程中,由于放射性元素的蜕变放热,以及原始地球的重力收缩不断产生热量,使地球增温。由刚性变可塑性到重力分异。增温:地球内部物质融化,火山喷发十分频繁,喷溢出大量的岩浆、气体和水蒸气,形成了原始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重力作用:较重的铁、镍物质缓漫下沉,向地球内

2、部集中;较轻的硅酸盐类物质向地表集中。分异出:地核、地幔、地壳。在距今6亿-25亿的元古代,大陆地壳逐渐扩大、增厚,地能对地理系统的作用减弱,太阳能逐渐成为自然地理系统的主要能源。火山活动相对减弱,大气中的CO2浓度降低,游离氧离子增加。生物由原核生物进化为真核生物,单细胞进化到多细胞,异氧生物转化为自养生物,厌氧生物转化成氧化型、大气圈的上层形成臭氧层。原始地圈主要是由玄武岩(硅镁层)的岩石组成,没有沉积岩。臭氧吸收紫外线,为生物大量繁殖创造了条件。植物大发展,出现原始动物。造山运动多次发生,使小陆块逐渐拼合为泛古陆。泛古陆分为北边的劳拉西亚古陆和南边的冈瓦纳古陆。劳拉西亚古陆:北美洲、欧洲

3、和亚洲的大部分地区冈瓦纳古陆:非洲、大洋州、南极洲、南美洲以及亚洲的印度等部分大约在太古代,地球表面火山海洋在太古代早期(34亿年前),海洋中沉积了条带状的铁矿、砂岩和泥质岩。(沉积岩出现)太古代晚期,开始出现碳酸盐岩,如白云岩、白云质石灰岩等化学沉积物。但尚无生命有机体。到了元古代,沉积岩中,出现细菌和藻类等有机体的化石。生命出现、发展:由化学沉积生物化学沉积岩地球表层开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古生代(距今2.3亿年-6亿年)早期,泛大陆分裂,形成冈瓦纳、北美、欧洲和亚洲四个大陆。大陆分裂引起海侵,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繁多,空前繁盛,海生植物出现向陆生植物过度的迹象,鱼类诞生。早古生代指整个古生代

4、的前半期,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和志留纪三个纪,始于距今约5.7亿年,结束于距今约4亿年。。早古生代时,地球发生过强烈的构造运动,即地质学家们统称的“加里东运动”。这一时期的地壳运动,使延伸于北爱尔兰、苏格兰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北东向格兰扁地槽、西伯利亚的萨彦岭地槽、中国东南部加里东地槽、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地槽及北阿帕拉契亚地槽(古大西洋)形成褶皱山地。加里东运动的完成标志着早古生代的结束加里东运动后,古欧洲和北美合并成一个大陆。晚古生代地壳运动的总称(海西运动)。由德国海西山得名。其所形成的褶皱带,称海西或华力西褶皱带。海西运动使西欧的海西地槽、北美东部的阿帕拉契亚地槽、欧亚交界的乌拉尔地槽、

5、中亚哈萨克地槽及中国的天山、祁连山、南秦岭、大兴安岭等地槽褶皱回返,形成巨大山系。此时北半球各古地台之间的地槽带变为剥蚀山地。海西运动的完成,标志着古生代的结束。在晚古生代石炭-二叠纪,鱼类和两栖类动物达到全盛,植物从水生发展到陆生,蕨类植物达到极盛,晚古生代出现骡子植物。世界许多地方都发生了煤的堆积。加里东运动:古欧洲和北美合并;海西运动后,欧美大陆和冈瓦纳大陆合并;晚二叠纪,亚欧大陆形成,古生代再次形成泛大陆。中生代(距今0.7亿年-2.3亿年):自晚二叠纪起,泛大陆再次分裂,造山运动强烈。该时期,气候温暖潮湿,裸子植物代替了蕨类植物,爬行类动物一度繁盛之后,又走向灭绝。(侏罗纪恐龙时代)

6、鸟类、哺乳类动物、被指植物欣欣向荣。新生代时期:强烈的地壳运动,造成了各大洲的高大山系,海陆轮廓显著改观。经过第三纪喜马拉雅构造运动,现代大地貌单元基本形成。环太平洋山系、阿尔比斯-喜马拉雅山系、青藏高原等再喜马拉雅运动期间即已隆起,第四纪以来上升速度和幅度急剧增大。地质地貌环境的变化,引起全球气候、生物、水文等过程的变化。在地壳演化过程中,风化壳和土壤的形成也在变化:风化作用:由物理风化为主,转向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相结合。二、大气圈的发展45亿年前,地球内部的各种气体元素随着火山爆发大量逸出地表,并被地球重力吸附,形成了原始的大气圈。原始大气圈主要由H2O,CO,CO2,N2和CH

7、4等所组成。由于没有游离氧,原始大气处于还原态,与现代大气有本质区别。原始的大气主要成分为H2O,CO2,CO,CH4,NH3等,缺乏O2。原始绿色植物出现释放的游离氧原始大气出现氧化作用,CO氧化成CO2,CH4氧化成H2O和CO2,HN3氧化成H2O和N2。大气圈中的CO2和N2在不断增加。生物界继续进化和增多,大气中的游离O2和CO2也逐渐增多。到了距今19—10亿年前,原始大气转变成二氧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