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930962
大小:28.1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1-30
《最美退役军人事迹材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最美退役军人事迹材料XX,男,汉族,1953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XX职业技术大学董事长。1969年11月入伍后即出国参战,战场上火线入党,曾荣立4次战功,八级伤残军人。1973年,转业到晋江汽车修配厂工作,1983年创办企业,1986年开始办学。他首创“以企养校”模式兴资举办培训学校,培养了数千名技术创业型人才,对来自全国各地的残疾学生全部实施免费培训;1992年,其先进事迹被拍成党员教育片《八闽先锋》在全省巡回宣传。2002年,他创办了非营利性民办高校XX中营职业学院,后更名为XX职业技术大学,33年来他累计捐
2、资办学逾6亿元。20XX年7月,获评“全国模范退役军人”。部队生活、战火洗礼在XX身上留下深刻的烙印,并深深影响着他。退役后的他倾尽自家财力,全身心投入民办教育事业,积极响应国家职教改革的号召,创办全国首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校——XX职业技术大学。33年来,XX自创一套十分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方向,为社会输送了大批的实用技术人才,办学成效备受好评,也正是他的精神、理想和创造力赋予了这所学校与众不同的“底色”。保障改良武器装备研发新战术走进XX的办公室,几张英气戎装的黑白相片和革命伤残证书显得格外珍贵,这是那段战火
3、纷飞的年代留给他的印记。“当时我才十五岁就参军了,是44团7连炮技工,之后随部队出国参加抗美援越战争。”XX由于刻苦钻研,技术过硬,担起了全连武器设备的维护和抢修任务。特别是当时的电发火装置问题比较多,经他改良后,从没发生故障,确保集中火力打击敌人,他提出增设假阵地的战术,误导敌机,减少我方伤亡。援外作战两年多,因为在战斗中表现勇敢,上级特许在战场上火线入党。“火线入党的并不多,都是比较突出的。共产党员都是打仗冲锋在前,不怕死。因为人有了信仰之后,就有了前进的力量。”XX在战场上荣立4次战功,当回忆起这些往事,他激
4、动地说,“头顶炸弹志不移,虎啸狼嚎何所惧!宁肯前进一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即使两次受伤落下残疾也不后悔,这是共产党员的一种信仰。XX是晋江围头人,围头村是当时“八二三”炮战的主战场。父亲是一名民兵,参加解放战争,荣立一二三等功7次,因公牺牲。母亲风湿病重,三个妹妹聋哑,加上三个妹夫,全家有6个残疾人。“家里很穷,房子都被炮弹打没了,我们全家就住在村委会。”组织和村里的人给他的家人找了工作。生活在最困难的时代,全家却得到帮助,对此XX很感恩。一生崇拜爱迪生和陈嘉庚“既然在战场上活下来,就要做一些对社会贡献比较大的事
5、。”亲历过战争的人,身上都带着其他人的使命。对他们来说,更觉得人生不能虚度,必须要有价值。这种理想信念驱动着XX一生不懈的奋斗。1973年退伍返乡,XX被分配到晋江汽车配件厂。他刻苦自学机械、动力和电子信息技术,“那时在宿舍墙上,贴满了自已画的零件图,进口的,国产的,各种摩托类型,日夜揣摩研究,时常还搞点创新。”凭着这股对技术钻研的狠劲,在担任车间主任期间,XX总能攻克难关,使配件厂的产品质量达到国内最好水平。后来XX自学考入厦门大学无线电专业,这在当时实属稀有。“家庭贫寒,即使想读书也没有条件,只能选择放弃。”面
6、对可能改变命运的录取通知书,作为家中长子,他选择肩负起家庭重担。1983年,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他开始创办企业,主要是车辆维修、配件生产、配件经营批发和服装业等,企业迅速发展。“这一生就崇拜两个人,一个是爱迪生,一个是陈嘉庚。我从小热爱科研,科学家造福人类贡献大,爱迪生是我的偶像。还有陈嘉庚那种为了祖国的振兴,倾尽所有奉献教育的精神,也是对我影响很大。”科技富民强国,知识改变命运。XX认为,科技发展的前提是教育的振兴。首创“以企养校”模式培养技术人才1986年学习“陈嘉庚先生办学精神”,他首创了“以企养校”模式兴资
7、举办“晋江摩托维修培训学校”,义无反顾地走上最艰难、也最有意义的职业教育之路。在1994年,发展成“福建省摩托汽车培训学校”,这在当时是全省规模最大的摩托车、汽车技术培训基地。1997年,设立“福建省摩托汽车成人中专”。“为祖国摩托事业赶超世界技术水平而拼搏。”这几个字就挂在了当时的教室门外,每个进进出出的人都会看上一眼。这个目标激励着XX,在职业教育中先行探索前店后校、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等。“不仅要培训实用技术人才,还要培养他们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品质,到社会才能发挥他们的价值。”XX对学员反复强调,靠自已吃苦
8、好学,才能自食其力,养家糊口。他自主开发模块化课程体系,自制教具,自编活页式教材讲义,为了让学员学以致用,大力推广他的“魔鬼训练法”。“我们上学时吴校长对我们要求很严,讲课开会嗓门很大,特别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施娜双是第一届中专毕业生,即使过去了二十几年,谈起那段求学经历,依然印象深刻。XX与每个学员都熟识,每讲完一段课,他都会要求学生拆解组装摩托车,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