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909979
大小:18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9
《人教版必修3: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钱伟长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天下没有别国的文字3000年以后还能看得懂,汉字可以。”这说明( )A.汉字是世界文化的载体B.汉字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C.汉字文化的丰富内涵D.汉字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见证2.2010年7月6日,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展品最精的“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在国家图书馆举行,近400种古籍善本在此展出。下列有关史书典籍的说法正确的( )A.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唯一见证B.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C.史书典
2、籍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D.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3.习近平同志在2010年的俄罗斯“汉语年”开幕式上说,在长期使用汉字的过程中,中华民族发明了造纸术、活字印刷术。这两项重大发明即使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得到广泛传承,又使其得到交流,并向世界传播。中国古代科学技术能够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说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A.是我国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B.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C.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特点D.长期处在世界前列4.(2011·合肥模拟)“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是《诗经》中《硕鼠》的一段内容,反映社会下层
3、劳动群众的生活,揭露了阶级压迫和剥削。这说明文学艺术( )①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生动体现②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③具有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作用④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对中国文明的世界价值做出了深刻阐述:“在世界四大文明中,其他三大文明都已经中断或衰落,唯有中华文明傲立世界五千载而绵延不绝。”这反映了中华文化的( )A.包容汇通B.推陈出新C.博大精深D.源远流长6.古老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独领风
4、骚。下列内容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有( )①我国的园林艺术在世界上无与伦比 ②我国的文学艺术历史辉煌悠久、内涵丰富绚丽、风格鲜明独特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世所罕见 ④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前列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2010年11月12日,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在广州隆重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开幕式并宣布亚运会开幕。这是继1990年北京举办第十一届亚运会后,亚运盛会20年后再次回到中国,也是中国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举办的又一次大型综合性运动会。据此回答7~8题。7.羊是广州具有象征意义的动物,仙羊赠穗的美丽传说一直流传至今
5、。广州亚运会创作的吉祥物“满满”,便采用了“羊”和“穗”这个能给大家带来幸运的吉祥之物,羊手里握着谷穗将神话故事再次重现在人们面前。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一定的继承性 ②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性 ③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根本途径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A.①③④B.②③④C.②④D.①②8.盛开的“木棉花”、雄浑的出海号角、极富中国传统节日韵味的点火仪式……美轮美奂的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不亚于北京奥运会的精美绝伦的想象力和水上表演,令世界为之惊艳。这表明中华文化( )①源远流长 ②博大精深 ③独具特色 ④异彩纷呈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
6、④D.①②③④9.(2010·杭州一检)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和金融市场影响力的增加,汉语国际化进程开始全面加速并取得重大进展。如果让你写一篇以“汉语走向世界”为标题的小论文,应当运用的观点是( )①汉语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汉语国际化是中华文化的发展方向 ③汉语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④汉语国际化是世界文化繁荣的表现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10.“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句话可以用来表达文化的( )A.不平衡性B.包容性C.同一性D.时代性(创新题)近年来,孔子文化越来越热,从国内热到国外,如孔子教育奖颁奖、“两岸孔子文化
7、交流周”举办、两岸同祭孔仪式、世界各国孔子学院兴办等活动。据此回答11~12题。11.孔子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的收集整理编成《论语》一书,这本书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这说明( )A.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B.中华文化需要不断地继承和创新C.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D.儒家文化、儒家思想成为中华文化的缩影12.把“孔子”这个国际品牌做大做强,进一步发掘和丰富孔子儒家文化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使之不断创新发展,以“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胸怀走向世界。“和而不同”指的是( )A.能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B.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
8、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C.中华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虽不同但在逐渐走向融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