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厦门大学)第7章越轨行为

社会学概论(厦门大学)第7章越轨行为

ID:46906787

大小:268.66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11-29

社会学概论(厦门大学)第7章越轨行为_第1页
社会学概论(厦门大学)第7章越轨行为_第2页
社会学概论(厦门大学)第7章越轨行为_第3页
社会学概论(厦门大学)第7章越轨行为_第4页
社会学概论(厦门大学)第7章越轨行为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学概论(厦门大学)第7章越轨行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7章越轨行为越轨是一个生活中时刻无法回避的现象。如果说你每天的生活都是井然有序的,那么,你越轨的机率就会比较小;如果你是个不拘小节、生活放肆的人,你越轨的倾向就可能比较明显。第一节越轨行为为越轨下定义是件困难的事。阿尔伯特·柯亨为今日美国社会中万花筒似的越轨现实勾勒出了一幅令人眼花缭乱的图画。他说,他的一部著作的主题是“耍无赖、诈骗、撒谎、不端、犯罪、偷窃、装病、投机取巧、不道德、不诚实、陷害人、贪污、腐化、心怀恶意、过失,简言之越轨”。因此,我们就先来看一下越轨的涵义以及几个不同视角的界定标准

2、。一、越轨的涵义道格拉斯的“越轨漏斗”——(1)某种事物不对劲、陌生、奇特的感觉。(2)厌恶、反感的感觉。(3)某种事物违反准则或价值观念的感觉。(4)某种事物违反道德准则和道德价值的感觉。(5)某种事物违反准则或价值的判断。(6)某种事物违反道德准则或道德价值的判断。(7)某种事物违反正统道德轻罪法的判断。(8)某种事物违反正统道德重罪法的判断。(9)某种事物违反人类本性的判断。(10)某种事物绝对邪恶的判断。《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中对越轨所做的定义是:越轨指违反重要的社会规范的行为,又称

3、为离轨行为或偏离行为。越轨行为的特点有:(1)具有相对性,即它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才成为越轨行为。某一社会成员或群体中的越轨行为,在另一群体中可能是正常或正当的行为;(2)必是违反重要的规范;(3)是多数人不赞同的行为;(4)不完全等同于社会问题;(5)越轨的程度以及受到惩罚的程度取决于该行为触犯规范的重要性。二、越轨行为的界定1.医学标准2.价值标准3.统计的标准三、越轨行为的社会功能1.越轨行为的社会危害破坏社会秩序,危及社会稳定。破坏人们遵守社会规范的自觉性。降低群体和社会的凝聚力。

4、2.越轨行为的积极作用积极的越轨行为能促进社会的发展。越轨行为有助于明确社会规范。越轨行为可以从反面督促人们遵守社会规范。越轨行为可以成为社会制度和社会组织的预警器。第二节越轨行为的理论解释一、自然环境、生物有机体以及心理因素的解释1.用自然环境和生物有机体来解释越轨2.用心理因素来解释越轨二、社会学的解释与环境学、生物学、心理学不同,社会学家在解释越轨行为时往往强调越轨行为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不仅仅是一种个体行为。因而,社会学家更倾向于从社会环境、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角度来解释越轨行为产生的原因。其

5、主要的理论解释有:社会失范理论、亚文化理论、标签理论、差异交往理论等。1.社会失范理论迪尔凯姆提出的最为著名的概念之一就是“失范”(Anomie)。失范也称为社会反常态,指价值观发生冲突、趋于淡漠,甚至消失的社会状态。迪尔凯姆认为,当现有的社会结构不再对个人的需要加以控制时,失范的状态就会产生。失范是社会的一种状况和特性,而不是指人的一种状况。在这样的社会状态下,犯罪和其他社会问题(如自杀)将易于产生。默顿指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基本上都是少数民族和穷人,他们可能以以下五种方式对其社会失范的困境作出

6、反应:(1)遵从,即认可文化所倡导的目标,又运用社会所认可的合法手段来实现这种目标。(2)革新,即接受文化所倡导的目标,但拒绝社会所认可的手段。(3)仪式主义,即接受社会所认可的手段,但拒绝文化所倡导的目标。(4)隐退主义,即既拒绝文化所倡导的目标,也拒绝社会所认可的手段。(5)反叛,即拒绝文化所倡导的目标和社会所认可的手段,并代之以新的目标和新的手段。2.亚文化理论亚文化理论又称文化传递理论,试图从人们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寻找越轨行为的原因,其特征是将越轨行为也视作一种文化所规定的社会行为。该理论认

7、为,与社会主流文化不一致的较小的文化组成部分就是亚文化,在一个复杂的社会内部包含着许多亚文化,每一亚文化都有自己不同于主流文化的独特的目标和价值。共享某一亚文化的群体就是亚文化群,它是主文化群的一个分支。亚文化群体有以下特征:(1)它们是主体社会中可以辨认出的组成部分,在某些方面(而不是所有方面)不同于主体社会。(2)作为主体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至少服从该社会的一部分准则和法律。(3)作为与主体社会有显著差异的集团,它们为其成员规定了自己所特有的行为规范。(4)它们是一个发挥某种功能的单位,也

8、就是说它们至少能够为了某些目标而作为一个整体行动。(5)它们意识到自己是在某些方向与主体社会相离异的单位。3.标签理论标签理论认为犯罪是社会互动的产物。该理论吸收了符号互动理论的一些基本假定作为自己的理论起点。其有关越轨的基本观点是:在人们变成越轨者并持续作为越轨者的过程中,给人们贴上越轨者的标签是一个关键因素。初级越轨与次级越轨埃德文•雷梅特区分了两种越轨行为:一是初级越轨(primarydeviance),即偶尔卷入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二是次级越轨(secondarydevi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