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与道德的界限

法律与道德的界限

ID:46903279

大小:6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9

法律与道德的界限_第1页
法律与道德的界限_第2页
法律与道德的界限_第3页
法律与道德的界限_第4页
法律与道德的界限_第5页
资源描述:

《法律与道德的界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法律与道德的界限摘要:法律与道德都是人类社会特定经济关系的产物,法律属于社会制度范畴,道德属于意识形态范畴。两者都是调控社会关系和人们行为的重要机制。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强制实施的行为规范,道德是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思想教育调整行为的规范。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渗透、互相支持、互相转化、相辅相成。法律与道德的有机结合、协同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但是法律不同于道德,我们应当谨守法律的范畴来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对于道德,在任何一个时期人们对它都会有不同的理解,为道德惩罚保留一定的空间

2、会有更清醒的认识。道德是对完人的要求,而法律只是对一般人的要求。笔者认为法律与道德是不同的,法律道德化和道德法律化的实质在于模糊两者的界限。关键词:法律;道德;法律道德化;道德法律化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是法理学中最繁难、争议最大的问题之一,对它的解释常伴随着激烈的思想交锋。法律是什么?道德是什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什么?道德能够对法律进行合法审视么?这些问题千百年来始终萦绕在人们心中,从古至今,法律与公平正义同义,法的精神就是正义的道德理念精神,就是对坚守合宜的事物和行为的伦理要求。以伦理关系来规导法律的

3、关系,以道德准则来统帅和引导法律。道德是个人主观内心的规定,道德意志表现为外构行为。法律与道德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法律是最低的道德维护,只有符合道德法律才能被信仰,而这样的法律也才是真正的法律,法律的最低限度是道德。道德与法律,社会之所向往,国家之所祈求。患者李某,男,40岁,因患肝癌转移在家接受一般性治疗。由于患者疼痛难忍,多次恳求妻子王某帮他结束生命。夫妇俩平日感情深厚,王某不忍丈夫在生命的晚期再经受这些痛苦,于是王某含泪给丈夫。服了农药,丈夫不久死亡。事后李某的弟弟向法院起诉王某,结果王某被判处有期

4、徒刑3年。1.患者在癌症晚期疼痛难忍的情况下求妻子结束其生命,这确是令妻子为难的事情,但妻子在医学和法律上的无知,反而又使患者本已痛苦的身心倍受煎熬。2.安乐死目前虽无法律,但安乐死是否道德还是人们密切关注的领域,患者寻求安乐死需满足以下条件:患者疼痛难忍、疾病晚期、有诚挚解脱之意愿、家属同意。本案例中,家属中成员未达成一致意见,而且死亡方式上也不舒适,患者很痛苦,这便触犯了法律。3.一般来说,法律和道德是一致的,道德是法律的基础、依据,法律为道德提供保障,但有时二者并不一致。本案例中患者的妻子本质上是为

5、丈夫提供帮助;自己忍受精神的痛苦而帮助丈夫死亡,道德上值得人们同情,但是,在法律上她考虑得不周全,与法律相抵触,事先未解决好可能存在的纠纷,因此受到法律的制裁,这是未处理好医学中法律与道德关系之苦果,也是后人应吸取教训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会见到一些法律与道德激烈碰撞的事例。那么这种时候我们该如何抉择?法律与道德各自在社会生活中到底扮演着什么角色?孰重孰轻?我们先来了解何为法律?何为道德?1.法律与法治法律是一种公平的规则,即人类在社会层次的规则,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它以正义为其存在的基础,以国家

6、的强制力的保证实施为手段。法律需要逐渐变得适当宽容以利于社会和谐。法律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由经济基础决定,并为经济基础服务。法律的目的在于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的一项重要工具。法治是人类遵循社会规则的一种生活方式,从人的个体性来看,人是自由的存在物,法治作为人的一种生存方式,作为人对规则需求的外在表现形式,与人性具有密切的内在关联。“法治”则是一种与“人治”相对应的治理社会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简而言之,法制是一种社会制度,属于法律文化中的器物层面;法治是一种社会意

7、识,属于法律文化中的观念层面。在法治社会里,法律权威源于大多数社会成员对法律的“合法性”的认同。所谓合法性,是指人们对法律或规则或制度的一种态度,是对有关规则的产生或有关规则制定者及其权威的判断。正如英国法学家阿蒂亚所说的那样,“只有当人们认为有某种道义上的义务遵守法律时,人们才有可能遵守法律。”所以,法治社会不仅是法治意识与法律制度相结合的产物,往往也是与民主制度相结合的产物。根据英国法学家戴雪对于法治的经典定义,法治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法律具有超越也包括政府的广泛裁量权在内的任何专制权力的

8、至高无上的权威;第二,任何公民都必须服从在一般法院里实施的国家一般法律;第三,权力不是建立在抽象的宪法性文件上,而是建立在法院的实际判决上。”显然,这样的法治只能是启蒙运动以来逐渐形成的。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法治包含两个部分,即形式意义的法治和实质意义的法治,是两者的统一体。形式意义的法治,强调“以法治国”、“依法办事”的治国方式、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实质意义的法治,强调“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约权力”、“保障权利”的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