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垣县抗旱预案

襄垣县抗旱预案

ID:46877848

大小:92.5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9-11-28

襄垣县抗旱预案_第1页
襄垣县抗旱预案_第2页
襄垣县抗旱预案_第3页
襄垣县抗旱预案_第4页
襄垣县抗旱预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襄垣县抗旱预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襄垣县抗旱预案1总则1.1目的我县十年九旱,特殊的气候,决定了我县抗旱工作的重要性,当前,为了适应新时期抗旱工作需要,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防旱抗旱措施,增强干旱风险意识,提高抗旱应变能力和抗旱主动性,减轻旱灾影响和损失,科学、有效地做好防旱抗旱工作,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抗旱预案。1.2原则抗旱工作实施行政首长负责制,一级向一级负责,责任到人,各级领导负责人要从大局出发,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坚持以防为主,防抗结合,因地制宜的工作原则。1.3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关于加强城市抗旱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文件,结合我县蓄水工程状况,制定抗旱预案。1.4预案分类及适用范围抗旱预案主要用于指导和加强我县全面抗旱工作。2基本情况2.1地理位置襄垣县位于太行山西麓,上党盆地北部,方位约在东径112。42,-113°14’,北纬36°237一36°447之间,东以仙堂山、黄岩山与黎城分界,西以石蹬山和沁县相连,南以周王山、西山分别与屯留、潞城接壤,北和武乡毗邻。地形、地貌、地质全县地形总的来说西北高而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

3、倾斜。境内山岭重迭、沟谷纵横,既有海拔1700米以上的高山,也有海拔800米左右的山谷,有低凹而平坦的盆地,又有连绵不断的丘陵,海拔大都在782-1725米之间,丘陵面积大,是典型的中低山丘陵区。本县西北和西南部属砂页岩土石山区,地面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东部是石灰岩质山区,岩石裸露,山势陡峻,有一定灌溉条件。山区与平川之间为广大的黄土丘陵区,黄土是第四纪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堆积物,因它具有垂直节理,在流水作用下形成各种形态。既有长条状的梁地,又有比较平坦的坪地和沟坝地,同时由于黄土陷落而成的黄土陷穴和笔直挺立的黄土柱,黄土陡壁,

4、黄土沟更是随处可见。由于黄土丘陵区山势较缓,雨量偏极,植被覆盖较差,水土流失严重,发展农业生产较为不利。从地质构造单元看,本区位于太行山腹背斜之西翼,地层由老到新依序从东向西排列,所见地层最老为寒武系厚层状结晶白云岩,最新为二迭系石千峰统厚层状长石砂岩及紫灰色泥岩互层。沉积岩为奥陶系灰岩。加里东运动使整个华北地区上升,形成华北台地后海水退出,本区遭到侵蚀,缺失上奥陶系及下石炭系地层的沉积。海水退出后不再重返,造成中奥陶系(马家沟统)灰岩与中石炭系(本溪统)呈平行不整合接触的现象,以后沉积了二、三迭系地层。燕山运动以后,新华夏系褶曲

5、隆起,继续以侵蚀作用为主,缺失侏罗系,白垩系地层。新生代初期,喜马拉雅山运动,以断裂运动为主,造成了一系列山间断陷盆地,接受了新生代地层沉积。襄垣盆地为主的下降区,新生界均经历了不同的下降过程,其间堆积了上新统和下更新统的湖相沉积物,其中下更新统在襄垣盆地一带较厚,一般在100米以内。下更新世以后,太行山西麓湖盆地演化为今日的漳河水系分布区,漳河的西、南、北支流于襄垣一带汇聚,向东穿过太行山注入海河。本区第四纪黄土覆盖面积较广,因此地层成为零星出露,但覆盖厚度很不均匀。国土面积全县总面积173.7万亩,其中山地40万亩,占总面积的

6、23%,丘陵沟壑115.3万亩,占66.4%,河谷平川18.4万亩,占10.6%。河流水系襄垣县位于浊漳河三条主源南漳、西漳、北漳的流径地带和汇合区。地表水系密度大,河网复杂,除一些小河道外,基本没有完整的闭合流域。西北部浊漳西源自沁县入境,纵贯而下,沿途汇合了郭河、南邯河等重要支流,先东南而后又折向东北流去,流域面积518平方公里,大部分是丘陵阶地和河谷平川区,是主要产粮区和工矿区,是影响全县国计民生的最重要水系。南漳从漳泽水库下游由南向北流来,在潞城市北界附近横切文王山脉,注入襄垣境地内,在县内仅流长4.6公里就与西漳汇合,流

7、域面积(在本县)甚小,所以其作用仅仅是每年可以提供大量过路水而已。北漳河由榆社、武乡南部来,在县境东北部西营镇吴北村附近入境,沿途汇合了洪水河、史水河等支流,再由西北向东南蜿蜓而下,在县境内合河口附近与西南漳相汇,然后流出县界进入黎城县内,在本县流域面积334平方公里,居第二位,沿途多过基岩山区,河床落差较大,有较丰富的水能资源。(附:襄垣河流水系图,襄垣河流水系基本情况表)。气温据多年的气象资料统计和理论推算,年平均气温9.3°C,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8.1°C,极端最低气温曾降至-29.1°C(1958年1月16H),七月

8、份最热,平均气温为24.3°C,极端最高气温曾高达38.VC(1966年6月21、22日),昼夜温差大,平均日较差在10.0-14.4°C之间,年较差为32.4°C,初霜冻平均在十月上旬,终霜冻平均在四月下旬初,日最低气温降至0°C以下,四月下旬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