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毛概论文索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附件12:论文索引按语:历时四年的教学改革已经成为永久的记忆,这期间夹杂学生们太多太多的体验,他们付出太多的辛勤劳动与汗水,也不是用一句简单的“酸甜苦辣”的话能加以概括的。学生是参与者,他们俨然一个严肃的“学者”,进行独立的“学术研究”,并撰写了宝贵的“学术成果”,这中间可能存在一些违背学术规范的行为(如引用他人学术成果没有标明出处等等),文章写作上,结构或用词可能都会存在或这或那的问题,读起来也比较吃力,但不用担心,因为他们正在不断地走向成熟,让我们一起在以下我们随意摘录的学生的“教改成果”中去仔细体会她的魅力吧!关于“
2、一国两制”与台湾问题的论文索引[1]周鸿山:《“一国两制”的构想是行之有效的》,《科学社会主义»,1985年第9期。[2]文培森:《“一国两制”构想与爱国统一战线的两个问题》,《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3期。[3]罗健:《实行“一国两制”与发展台、港、澳的资木主义》,《台湾研究集刊》,1987年第1期。[4]高尚斌:《“一国两制”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4期。[5]梁琴:《评“一国两制”模式》,《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1期。[6
3、]沈骏:《“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与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5期。[7]杜万华:《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与法律对策》,《现代法学》,1991年第3期。[8]陈家新:《“一国两制”构想与祖国统一大业》,《思想政治课教学》,1992年第11期。[1]杜作义:《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求实》,1993年第10期。[2]张广芳:《“一国两制”战略决策的时代意义》,《探求»,1994年第2期。[3]陈明和:《“一国两制”构想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江西教育学院
4、学报》,1994年第3期。[4]陶武豪:《“一国两制”是和平统一祖国的最佳途径》,《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学报》,1995年第8期。[5]姚荣龄:《一国两制对台湾有利无害》,《台声»,1996年第2期。[6]李家泉:《两岸实现“一国两制”前怎么办?》,《台声朵志》(读者论坛),1997年第3期。[7]土在希:《“一国两制”不仅适合香港也适用于台湾》,《台声杂志》,1997年第8期。[8]柴宇平:《论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国际意义》,《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997年第9期。[9]邙先慧:《“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意义》,
5、《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2期。[10]胡雪华:《论邓小平国家主权思想》,《宜春医专学报》,1999年第4期。[11]谢新水:《试论邓小平“一国两制”思想与台湾问题的关系》,《娄底师专学报》,2000年第1期。[12]谢丽华,《关于邓小平实现台湾与祖国统一思想的哲学思考》,《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0年第3期。[13]齐平:《邓小平关于台湾问题与中美关系的重要思考》,《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第6期。[14]苑红梅,贸庆义,王德龙:《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在新世纪的历史意义》,《哈尔按市委
6、党校学报》,2001年第2期。[15]土员,詹建志:《邓小平民族观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意义》,《九江师专学报》,2002年第2期。[16]范炳氐《试论邓小平关于台湾问题的思想》,《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年第12期。[1]吴丽琼:《邓小平“一国两制”思想研究述评》,《当代中国史研究》,2003年第2期。[2]戴志仁,郭北顺:《“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和时代意义》,《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3]杨华洋:《“一国两制”与两岸关系》,《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4]蒋文常:《“和平统一、一国
7、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方式》,《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5]陈江玲:《解决台湾问题的新思维与新思路》,《岭南学刊》,2006年第1期。(湖南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2007级会计学2班200707270121)关于中国贫富差距现状的研究索引贺建镁[1]彭厚文:《邓小平关于两极分化问题的思想》,《许昌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2]陈迪平:《我国贫富悬殊的特点及对策研究》,《当代财经》,1994年第3期。[3]罗学斌、瞿厚良:《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是正确处理我国分配矛盾的理论武器》,《湖北社会
8、科学》,2005年第6期。[4]严国华:《论邓小平”先富”与”消除两极分化”思想》,《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5]赵叙:《论”消灭剥削”与”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研究》,2002年第5期。[6]杨秋宝:《邓小平关于东西部共同富裕的”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党的文献》,2000年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