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径流形成过程

流域径流形成过程

ID:46842249

大小:2.35 MB

页数:64页

时间:2019-11-28

流域径流形成过程_第1页
流域径流形成过程_第2页
流域径流形成过程_第3页
流域径流形成过程_第4页
流域径流形成过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流域径流形成过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流域径流形成过程2.1、概述2.2、河流与流域2.3、降水2.4、下渗主要内容第二章流域径流形成过程2.5、蒸散发2.6、径流2.1、概述径流:是指降水形成的沿着流域地面和地下向河川、湖泊、水库、洼地等处流动的水流地表径流:沿着地面流动的水流地下径流:沿着土壤、岩石孔隙流动的水流河川径流:水流汇集到河流后,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河道流动的水流降水P蒸发E地面径流RSEP陆地海洋蒸腾E水汽输送水汽输送水汽凝结水文循环地下径流Rg下渗F2.1、概述径流蒸发水汽输送降雨下渗循环2.1、概述概化的水文循环——简单的理解成垂向和水平(侧向)运动2.1、概述径流过程是地球上水文循环

2、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在水文循环中,陆地上降水的34%转化为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汇入海洋。活跃因子:降水、下渗、蒸发2.1、概述降水、下渗、蒸发是地球上水文循环中最活跃的因子,也是径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流域是降水的承受面,也是蒸发的逸出面,也是径流形成的下垫面。流域的主要功能是将降水转化为径流,流域的基本特征是形成径流量大小及其变化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河流是径流的重要通道,在水文循环中,河流是陆地和海洋之间进行水量横向交换的路径之一本章内容:流域河流→降水、下渗、蒸发→径流形成过程及其表示方法2.1、概述2.2、河流与流域2.3、降水2.4、下渗主要内容第二章流域径流形成过

3、程2.5、蒸散发2.6、径流2.2、河流与流域2.1、概述2.2、河流与流域2.3、降水2.4、下渗主要内容第二章流域径流形成过程2.5、蒸散发2.6、径流2.3、降水降水:主要分为降雨和降雪两种主要形式。因此河川径流分为降雨径流和融雪径流。我国大部分河流为降雨径流,冰雪径流只在局部地区的河流或河流的局部河段发生,因此本章主要讨论降雨径流。2.1、概述2.2、河流与流域2.3、降水2.4、下渗主要内容第二章流域径流形成过程2.5、蒸散发2.6、径流2.4、下渗主要内容:(1)包气带和饱和带(2)土壤水(3)下渗(4)地下水土壤水地下水下渗整个过程存在于包气带和饱和带2.

4、4、下渗(1)包气带和饱和带地表土层为多孔介质,能吸收,存储和向任何方向输送水分。在地面以下,土壤处于饱和含水状态,是以土壤颗粒和水分组成的二相系统,称为饱和带或饱水带在地面以下地下水面以上,土壤含水量尚未达到饱和,是土壤颗粒、水分和空气组成的三相系统,称为包气带或通气带地面不透水层§1包气带及其结构地下水面包气带饱和带地下水面地面毛管悬着水带毛管上升水带中间带(1)包气带和饱和带残积层溶提层淀积层母质层基岩2.4、下渗(2)土壤水水文学中常把存储于包气带中的水称为土壤水,而将饱和带中的水称为地下水土壤水存在形式吸湿水薄膜水毛管水重力水土粒表面的分子对水分子的吸引力称为

5、分子力。由分子力所吸附的水分子称为吸湿水。由土粒剩余分子力所吸附在吸湿水层外的水膜称为薄膜水。土壤孔隙中由毛管力所持有的水分称为毛管水。当土壤含水量超过土壤颗粒分子力和毛管力作用范围而不能被土壤所保持时,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土壤孔隙流动,这部分水分称为重力水2.4、下渗土壤水存在形式吸湿水薄膜水毛管水重力水土粒表面的分子对水分子的吸引力称为分子力。由分子力所吸附的水分子称为吸湿水。由土粒剩余分子力所吸附在吸湿水层外的水膜称为薄膜水。地面地下水面中间带毛管悬着水带毛管上升水带(2)土壤水2.4、下渗(2)土壤水——土壤含水量和水分常数实际工作中.为了便于同降雨、径流及蒸发量进

6、行比较与计算,将某个土层所含的水量以相应水层深度来表示土壤含水量,以mm计又称为土壤湿度,它表示一定量的土壤中所含水分的数量。土壤含水量水分常数(6个)(1)最大吸湿量:在饱和空气中,土壤能够吸附的最大水汽量称为最大吸湿量。它表示土壤吸附气态水的能力。(2)最大分子持水量:由土粒分子力所结合的水分的最大量称为最大分子持水量。薄膜水厚度此时达到最大值。(6)饱和含水量:指土壤中所有孔隙都被水充满时的土壤含水量,它取决于土壤孔隙的太小。介于田间持水量到饱和含水量之间的水量,就是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的自由重力水分。2.4、下渗(4)毛管断裂含水量:毛管悬着水的连续状态开始断裂

7、时的含水量。当土壤古水量大于此值时.悬着水就能向土壤水分的消失点或消失面(被植物吸收或蒸发)运行。(5)田间持水量:指土壤中所能保持的最大毛管悬着水量。当土壤含水量超过这一限度时,多余的水分不能被土壤所保持,将以自由重力水的形式向下渗透。(3)凋萎含水量:植物根系无法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开始凋萎,即开始枯死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凋萎含水量。2.4、下渗下渗是水从土壤表面进入土壤内的运动过程。影响下渗过程的主要因素有降雨强度及历时、土壤含水量、土壤构成情况等。下渗过程可用时段下渗量F(mm)和时刻下渗率f(mm/h)表示。(3)下渗(3)下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