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828386
大小:25.89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8
《谷文昌学习心得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谷文昌学习心得体会 做一个书记难,做一个好书记更难!谷文昌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下面是我们的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小谷文昌学习心得体会供大家参阅! 【一】 谷文昌同志所处的时代与我们所处的时代,尽管有很大的时间跨度,但这种跨度并没有让人产生丝毫距离感。谷文昌同志凭着对党和人民的满腔热诚,为心中崇高的事业无怨无悔地奉献。在他的身上,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他的心里,始终装着群众,想着群众,对人民群众永远怀着一种谦卑与敬重,把群众的事当作天大的事。为人民所敬仰,组织所认可,历史所记取,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尽管时代在变,作
2、为一名领导干部,一心为民的宗旨任何时候不能变。只要是群众急需的事情,再难办,也要办。谷文昌任职的____县自然环境和工作条件极端恶劣。面对“____这个鬼地方,神仙也治不住风沙”的叹息,他立下誓言,不制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面对____岛没有外出通道以及旱涝灾害频发的问题,他克服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修海堤、建通道,使人民群众的夙愿以偿。针对旱涝灾害频发的问题,他大兴水利设施,从根本上解决了当地群众的旱涝之苦。在很多时候,要真正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更多地取决于决心下的有多大。不能受制于外部条件。有条件要干,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在谷文
3、昌所处的年代,既缺资金、又缺设备,更缺乏技术。为了扩大____岛对外的联系,促进海岛发展,他发动群众,依靠人力,在没有任何现代设备的情况下,硬在滚滚怒涛之上,筑起一条联结____岛与大陆的海堤,创造了“天堑变通途”的人间奇迹。 谷文昌事迹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他终其一生,都在追寻一种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境界。时间可以将一切物是人非,同样可以记录永恒。事隔四五十年,谷文昌主持兴建的工程,没有一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也找不到竭泽而渔的“短期行为”,更找不到“豆腐渣”工程。当年兴建的工程,许多至今仍在发挥着作用。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能够在自己
4、的任期内,办成几件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实事,就是对求真务实精神的最佳体现。 他始终坚持尊重实践、尊重科学,掌握第一手资料,按客观规律办事。谷文昌一年到头,大部分时间在基层。全县四五百位生产队长,他大都能叫出名字来。为了彻底根治风沙,他走遍了____全部大小山头,走村串户,和村干部、老农民促膝长谈,通过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专家请教,向内行学习,为造林治沙打开关键的突破口。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比说任何大话都管用。只有多听听群众的意见,多同人民群众商量,从群众中汲取营养,在实践锻炼中开启心智,才能凝聚起宝贵的民心民气。 求真务实,不仅
5、是一种科学的态度,更是一种做人的境界。谷文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在大炼钢铁、大办食堂、大搞“千斤稻、万斤薯”、浮夸风盛行的年代,他宁肯被批评“右倾保守”,也从不随波逐流,总是直言不讳,如实向上反映情况。甚至“不识时务”提出要求,“不准饿死一个人”。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联想到现在,我们身处一个宽松的氛围,做到说实话、出实招、办实事并不是多么难的事情。关键是从内心深处,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事业负责,对自己的良心负责。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谷文昌同志最让人钦佩的地方,就是用一辈子的身体力行,保持了艰苦朴素的本色
6、,坚守着共产党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高地。他常说,我们要和群众吃一样的饭,受一样的苦,干一样的活,群众才会信任我们。工作上,他吃苦耐劳,靠前指挥,哪里有困难,哪里有艰险,他就出现在哪里。为了治沙,谷文昌亲自带领工作人员,探风口,查沙丘,在风沙扑打中前进,用血肉之躯,感受狂风的力度,风沙的流向。在他的心里只有人民,惟独没有自己。在身患胃病、肺病,身体非常虚弱的情况下,他坚持工作,还严肃批评随行同志对他的“特殊照顾”,坚决退还给他买来的一斤饼干。 条件在变,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任何时候不能变。虽然与谷文昌那个时代相比,我们现在的经济发展了,
7、社会进步了,条件改善了,但我们没有理由因此而大手大脚、铺张浪费。共产党员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传统不能丢。要经常提醒自己,宁静一点,低调一点,实实在在,默默无闻,不要张扬。要在物质利益和个人待遇方面保持普通性,在思想意识和工作作风方面体现先进性,以自身的示范作用去带领群众、服务群众。在人的一生中,谁也回避不了“名利”,名利对于每个人来说有着不同的解读方式。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要像谷文昌那样,树立正确的名利观:把擦亮“共产党员”这个光辉名称作为最大的名,把为人民群众谋得更大、更广泛的利益作为最大的利。 【二】 有人说河南人不好,谷文昌是河南
8、林县人,他在__省____县人眼里,咋就那么好呢。好到什么程度?好到他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在____工作,____年在省城去世,____人还强烈要求把他的骨灰安葬到____的土地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