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ID:46824321

大小:2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8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_第1页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_第2页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_第3页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此外,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德育内容根据每堂课的教育目标展开,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渗透于教学中。我们要认真安排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强化学生的德育意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德育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

2、学习的主体作用。  一、增强德育意识,从备课入手,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教师应当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  有些歌曲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属显性,如:《劳动最光荣》《我们多么幸福》、《咱们从小讲礼貌》等。还有一些属隐性,如:《春天的故事》、《东方之珠》等歌曲。这些歌曲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和理解。如:歌曲《看龙船》表现了端午节热烈紧张的赛龙舟场面和兴奋激动的心情。在学唱

3、时,除了让学生了解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外,还应联系祖国美好的今天,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理解“屈原爷爷看见了也会笑得胡子翘”的深刻含义。  二、寓德育于音乐艺术美之中  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歌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  《国歌》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乐曲,在学唱时,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到它的时代背景、歌词意义,

4、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再让学生听歌曲,更要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后半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既准确地表现了歌曲,又激起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学生立刻感受到中国人民为争取自由和民族解放而战斗的百折不挠、无所畏惧的精神,在表现歌曲的同时,也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树立起时代责任感、使命感。同学们在演唱时严肃、自豪、情感真挚,可谓是情不自禁,寓理于情、情理交融。  三、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  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学、读谱知识,欣赏教学等,教师要分析

5、这些课型的特点,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  课本中的唱歌教学所选用的歌曲内容丰富题材,体裁广泛,演唱风格多样,歌曲的优美旋律与生动活泼的语言学生爱听爱唱,教育内容最容易被儿童理解和接受。如:《生日》等歌曲,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也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和睦相处,整个唱歌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歌曲,艺术形象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操陶冶的?^程。  在进行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时,要注意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审美能力的培养。在逐步了解音乐语言及表现情感的过程中,激发音乐

6、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  音乐欣赏教学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如: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曲时,结合今年抗战胜利五十周年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欣赏教学时,要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享受欢乐,感受痛苦,去愤怒地遣责,去激情地歌唱。一旦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就能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让他们感到劳动的自豪,学习生活的愉快

7、,英雄行为的可敬可佩,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净化。  四、寓德育于各种教学手段之中  结合教材讲音乐故事,将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趣闻轶事等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讲,在学生细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总之,在教学中,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使学生获得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感受力、鉴赏力和表现力,还要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特点和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达到

8、育人育才的双重目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