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821467
大小:3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8
《整理和复习乘法口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整理和复习乘法口诀整理和复习乘法口诀【教材分析】乘法口诀表是对两个单元的表内乘法内容所做的归纳整理,它为学生系统掌握这部分知识提供了有力的帮助。本教科书出现的乘法口诀表是小九九(四十五句),使用大九九的地区可以出大九九口诀表。用表格的形式将全部乘法口诀整理成一个阶梯型表,简明、清晰、逻辑性强。从左往右横着看,关于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如,关于4的乘法,口诀就有4句,关于9的乘法,口诀就有9句,所以表中乘法口诀共有45句(1+2+3+…+9)。这样编排,一方面便于学生将全部乘法口诀有条理地储存在大脑中,另
2、一方面也向学生揭示了系统整理知识的一种方法。【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习了1~9的乘法口诀,知道了几的口诀就有几句。由于2~6的乘法口诀已经整理过一次,所以这次让学生自己整理1~9的乘法口诀,不会有太大的难度。【教学目标】1.能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计算,用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在整理乘法口诀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乘法口诀的理解和记忆,培养自主探索及总结概括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整体记忆全部乘法口诀的基本方法。难点:能够熟练地用口诀计算试题。【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流程】复习导入→通过回忆旧知,引
3、入课题 ↓ ↓复习整理→复习和整理本单元知识 ↓ ↓巩固应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复习导入】1.提问:想一想,1~9的乘法口诀各有哪几句?指名说一说。2.把乘法口诀补充完整。五八( ) 七九( )三七( ) 四六( )( )( )二十七 ( )( )七十二( )( )五十四 ( )( )二十四三八( ) 九九( )二六( ) 六七( )(
4、 )( )三十五 三四( )( )( )四十二【复习整理】1.整理乘法口诀(1)方法迁移准备。教师引导:怎样整理45句乘法口诀,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呢?让学生说一说。学生可能说出不同的整理方法:把乘法口诀分堆放;把有关各个数的乘法口诀按一定的顺序摆成一行等。教师要给予恰当的肯定和鼓励。(2)小组合作整理。①以小组为单位按自己的想法整理所学的乘法口诀。由于学生有了2~6的乘法口诀整理的经验,估计多数小组的学生会将45句口诀(卡片上)按一定顺序排列好,并贴在一个大纸板上,形成一个有结构、
5、有系统的表格。②请各小组将自己整理的结果展示出来,对有结构、摆放整齐美观的小组给予奖励。③动态显示整理的过程和方法。教师引导: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种整理方法:先出示“一一得一”,接着出示“一二得二”,“二二得四”,整齐地排在“一一得一”的下面,再依次出示3、4、5、6、7、8、9的乘法口诀,按这样的排列方式排列出来,就形成了一张乘法口诀表。④提问:请你们算一算,一共有多少句乘法口诀?让学生算一算后,全班交流,要求说出是怎样算出来的,并比较一下哪种方法简单一些。(3)探索乘法口诀规律。①教师引导:请你们观察这
6、张表,说一说你们能发现些什么?把你们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②引导学生集中交流。指名说一说是怎样观察的,发现了什么规律(或特征)。③教师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这张表,总结这张表的规律或特征。④让学生结合这张表的规律(或特征),在小组内互相背诵乘法口诀。2.运用乘法口诀计算。(1)复习口诀的含义。课件显示水上芭蕾图,每幅图里有8个人,共有3幅这样的图。让学生列式计算一共有多少人,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用的是哪一句乘法口诀。(8×3=24或3×8=24 口诀:三八二十四)提问:从这两道题的算式和口诀中,你发
7、现了什么?让学生明白一句乘法口诀可以用来计算两道乘法试题。(2)教师任意挑一句乘法口诀(两个因数不同的),让学生说一说它表示什么意思。【巩固应用】1.游戏。课件出示游戏规则。两人一组,一个学生任意说出一个两位数,另一个学生将这个两位数的个位数和十位数相乘,并算出结果,直到算出的结果是一位数或一个数位上是0为止。如一个学生说:“63”,另一个学生则口算6×3=18→1×8=8。一个学生说:“56”,另一个学生则口算5×6=30。一个学生报了2个数以后,两个学生互换角色进行。2.送信。教师出示写有数字(24、
8、32、72、56、48等)的邮箱,贴在黑板上。教师说明:我们来玩玩送信游戏,好吗?请你们将手中信封上的算式算出得数后,贴在相应的邮箱下面。组织学生活动,最后还剩几封“信”没有送到邮箱。提问:你们手中的信为什么没有送出去?让学生明白这几道算式的积信箱上没有。3.( )里最大的数能填几。教师出示下面的题:( )×4<29 34>5×( )7×( )<30 ( )×8<5560>( )×9 ( )×6<38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