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法律规定行政起诉期限的理解与运用

试议法律规定行政起诉期限的理解与运用

ID:46815335

大小:7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8

试议法律规定行政起诉期限的理解与运用_第1页
试议法律规定行政起诉期限的理解与运用_第2页
试议法律规定行政起诉期限的理解与运用_第3页
试议法律规定行政起诉期限的理解与运用_第4页
试议法律规定行政起诉期限的理解与运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议法律规定行政起诉期限的理解与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议法律规定行政起诉期限的理解与运用陈新明、张琨我国口前行政诉讼起诉期限制度主耍由《行政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法的司法解释的和关规则所构成,《行政复议法》及一些单行法律中也有一些涉及起诉期限的规定。其中吋间长短、起年,拟从实践运用的角度,对现行行政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中关于起诉期限规定的理解与适用,谈一谈口己的理解与看法。一、起诉期限的意义行政诉讼屮的起诉期限,是法律规定的当事人请求法院通过行政诉讼程序给予法律救济的最长时间限制。它包括三个因索:第一个因索是期限,即当事人白某一个时间点开始到另一个时间点终了的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的时间过程。其小最关键的

2、问题是时间的起算点,如何确定这个起算点,乂要看确定起诉期限的价值収向。笫二个因素是在上述的吋间期限内当事人决定是否提起行政诉讼的自由。立法设定起诉期限的意义应在于给当事人以是否寻求司法保护的选择权和行便这种选择权的思考、行动吋间,在这段吋间里,当事人有选择是否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白由。第三个因素是当事人超过起诉期限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法律后果。如果当事人在法律给予的这个特定的时间里没有提起诉讼,法律就将取消当事人请求法院保护其权利的权利,当事人曾经拥有法律上的权利以及这种权利所代表的正义也不再存在,社会秩序将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的发展。因此,起诉期限是决定当事人权利

3、、决定法的公正内涵的重要制度。二、起诉期限规定的理解与应用(一)关于起诉期限的选择与适用法律和司法解释关于行政诉讼起诉期限的规定冇多种期限和多种情形,就期限來说,有5天、15天、30天、3个月、2年、5年和20年不筹;就行为來说,有复议行为和非复议行为,告知与未告知行为,告知内容上还有告知行政行为内容的告知和诉权告知;另外,起诉期限起点和终点也不完全相同。这些不同,通常情况下不会在一个行政案件中同时存在,但却存在着如何正确选择适用的问题。1.直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综合《行政诉讼法》笫39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丁•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T

4、问题的解釋》(以下简称《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1条、第42条的规定,直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分为三种情形:一是原告知道行政行为内容也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应当适用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ZH起3个月的起诉期限。二是原告知道行政行为内容,但不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从知道行政行为内容ZF1起有2年的起诉期限。三是原告既不知道行政行为也不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其起诉期限为从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5年或者20年(不动产)o2.经过行政复议的行政行为的起诉期限。根据《行政诉讼法》第38条的规定,对经过复议的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起诉期限分两种情形:一是从收到复议决定

5、书Z日起15天;二是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从复议期限届满ZLI起15天。3.行政赔偿诉讼的起诉期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2条、第23条、第24条的规定,行政赔偿诉讼的起诉期限分为三种情形:一是赔偿请求人单独提起行政赔偿诉讼的起诉期限为3个刀,自赔偿请求入向行政赔偿义务机美递交申请后2个刀期间届满起计算。二是提起行政诉讼时一并提出行政赔偿的请求的,其起诉期限按照行政起诉期限的规定执行。三是赔偿义务机关作出赔偿决定对,束知诉权或起诉期限的,从赔偿请求人实际知道诉权或起诉期限时计算3个月,但白赔偿请求人收到赔偿决定之H起最长

6、不超过1年。4.行政不作为的起诉期限。对于不作为行政行为的起诉期限,《若T问题的解释》第39条有专门规定,但只规定了起诉期限的起点,没有规定终点。起算点有三种方式:一是H申请Z目起60日;二是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三是紧急情况下请求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不履行的,可随时起诉。1.单行法律规定的起诉期限。单行法律冇些也规定了起诉期限,例如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的起诉期限为30日,《食品卫生法》、《外国人人境出境管理法》规定起诉期限为15口等,起诉期限的起点一般是接到决定通知ZFk单行法律屮起诉期限的规定时间较短,因为单

7、行法律多是由主管行政部门起草的,更强调行政的效率和行政因索。但如果依据单行法律做出的行政行为未告知诉权或行政行为内容,或者经过复议程序等,则应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釋》第41条、第42条,或《行政诉讼法》第38条的规定。(二)对“知道”的理解关于起诉期限的起算点,除《行政诉讼法》第39条,《若干问题解释》第41条第42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事理行政赔偿案件若T•问题的规定》第24条外,其它条款关于起诉期限起点的规定都客观明确,审判实践中易于把握,但在上述的几条规定中,都把原告是否“知道”行政行为等内容作为了起诉期限蛉起点和不同期间的适丿11条件。如何理解“知道”

8、这个概念,笔者认为需从以下儿个方而讨论。1.关于“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