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从戈尔巴乔夫改革探析中国改革

试从戈尔巴乔夫改革探析中国改革

ID:46814535

大小:6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8

试从戈尔巴乔夫改革探析中国改革_第1页
试从戈尔巴乔夫改革探析中国改革_第2页
试从戈尔巴乔夫改革探析中国改革_第3页
试从戈尔巴乔夫改革探析中国改革_第4页
资源描述:

《试从戈尔巴乔夫改革探析中国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从戈尔巴乔夫改革探析中国改革试从戈尔巴乔夫改革探析中国改革【摘要】戈尔巴乔夫执政下的苏联,在20世纪80年代与中国不约而同地对本国展开全而改革。但是结果却截然不同:戈氏改革直接导致苏联解体,而中国改革的成就举世瞩目。本文通过对戈尔巴乔夫改革和中国改革的比较研究作出反思,以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借鉴。【关键词】改革;戈尔巴乔夫;屮国20世纪80年代初,中苏两国针对本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政党建设进行改革。对此,尼克松在《抓住时机一一美国在只有一个超级大国的世界上面临的挑战》中评价:“效果令人瞠目结舌,戈尔巴乔夫进行7年改革,苏联人均收人下降了,而邓的改革计划使中国农村收人在6年里增加了

2、一倍,使中国人均收人在10年里增加了一倍。1.戈尔巴乔夫改革和中国改革的比较1・1经济体制改革1990年2月,苏共为发展国内经济提出建立“计划-市场经济”的改革方针,急于求成下仓促采用叶戈尔・盖达尔提出的“500天计划”导致苏联经济陷入混乱。次年7月,戈氏极力鼓吹亚夫林斯基和阿里森制定的“希望协定”。“核心内容是在西方的援助下,进行激进的经济改革,建立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制度。同时,苏联通过了《私有化法》,开始了全而私有化。结果不是挽救而是彻底搞乱了苏联的经济体制,加速了它的灭亡。”[1]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以指导性代替指令性,逐步转向计划为主、市场为辅、政府调控与市场引导相

3、结合。“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2]根据城镇和农村的实际状况分別改革,提高土地流转效率和农业生产效率和企业生产效率,进一步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1・2政治体制改革戈氏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仓促废除苏维埃制度。提倡政治多元化,照搬资本主义政体模式,在1990年修宪中废除第六条,否定苏共执政合法性。导致民族分裂势力膨胀,社会主义制度根本受创,苏共中央权力削弱和执政地位动摇。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木政治制度的前提下积极稳妥逐步推进的。根据具体国情,从对行政和企业经营的直接干预转型为对方针路线制定的间接调控。在改革中始终坚持

4、改革的正确方向,使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得以巩固完善。1.3政党建设改革戈氏在民主社会主义改革中忽略执政党口身的建设,“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持续消解党内民主集中制。通过对斯大林的批判抹黑列宁,否定党史,淡化、削弱马克思主义的苏联意识形态指导地位,党内思想混乱,苏共威信一落千丈,中央派系林立、长期分裂。中共自改革开放以來,不断加强执政党的改革和建设,不断扩大党内民主。在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同时,把在实践中形成的•系列科学理论确立为党指导思想。此外,党尤其重视党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定信念,提升素质。2•戈尔巴乔夫改革和中国改革结果迥异的原因反思“邓小平与戈尔巴乔夫同属吋代改革的

5、先行者,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困难之时脱颖而出的人物,他们肩负着引导社会主义走岀困境的历史重任,进行社会主义改革,摆脱传统社会主义的危机,这是他们的共同追求。”[3]但是结果却大和径庭。2.1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差异戈氏对社会主义木质的认识存在偏差,忽视了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具体情况,在改革中放弃社会主义。他提出:“它将既不是资本主义的翻版,也不是原来那种东西的翻版哪怕是得到改善的翻版。社会主义与自由联姻,这就是改革的特殊目标。”[4]中共则是在对世界格局和国内外形势作出切实把握后,实事求是,运用辩证矛盾分析法科学认识国情,提出:“社会主义的木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6、M终达到共同富裕。”[5]2.2改革的突破口选择不同戈氏在苏联体制改革中选择以重工业为改革突破口,轻T业和农业始终处于被忽视的状态。最终导致经济结构失衡,生活必需品短缺,人民不满情绪IU益激增,经济结构的矛盾M益加剧o苏联解体后戈氏也承认:“如果要从农业、轻T业和食品T业开始改革,也就是说从能够为人们带来迅速的、明显的效果的部门开始改革,那就要好得多。”[6]中国改革以农业为突破口。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助于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改善城市粮食供应。“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不可能不引起社会的波动。但中国党在改革初期就强调稳定是改革的前提。”[7]在此稳定局面下,中共逐步开始对国有企

7、业进行改革,最终取得显著成绩。2.3受改革领导者的个人素质影响戈氏缺乏领导者应有的领袖素质加速了苏联解体。改革初期他彷徨于激进和渐进,后倾向于激进改革;在雅科夫列夫歪曲苏共历史时,摇摆于支持雅科夫列夫和利加乔夫Z间;在处理波罗的海民族分立问题中,让军方强势介入立陶宛但乂因反对派和西方责难胆怯退却;在“8・19”事件后为保住个人的权位待遇,对叶利钦求和。中国的改革始终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党的历代领导人…脉相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