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洲河水质监测报告2014

官洲河水质监测报告2014

ID:46812541

大小:1.81 MB

页数:38页

时间:2019-11-28

官洲河水质监测报告2014_第1页
官洲河水质监测报告2014_第2页
官洲河水质监测报告2014_第3页
官洲河水质监测报告2014_第4页
官洲河水质监测报告2014_第5页
资源描述:

《官洲河水质监测报告201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官洲河水质监测报告单位:化学与环境学院专业:环境科学姓名:学号:指导老师:38目录一、监测目的3二、水污染状况调查3三、采样断面和采样点的设计8四、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9五、选定监测项目及分析测定技术10六、采样和保存方法10七、实验方法及质量保证12八、监测数据整理与分析201、温度和PH202、溶解氧——碘量法(GB7489-1987)213、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稀释法(HJ505—2009)234、化学需氧量(CODcr)——重铬酸盐法(GB11914-89)255、高锰酸盐指数IMn——酸性高锰酸钾法(GB11892-89)276、六价铬

2、——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7467-87)287、总磷——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11893-89)318、氨氮——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535-2009)339、悬浮物——重量法(GB11901-89)3510、综合分析36九、对改善实验以及对改善官洲河水质的建议37十、参考文献3838一、监测目的Ø熟悉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及实施,掌握监测项目的测定方法Ø了解官洲河水质的现状,提高环保的意识Ø复习相关的知识,以便对专业有更深的认识Ø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团队合作能力二、水污染状况调查1、基础资料的收集Ø官洲河的地理气候、水文、地质和地貌资料气

3、候:官洲水道位于珠江三角洲的广州片网河区,受上游径流及下游南海潮汐动力的共同作用。河流走向为西南-东北,其上游为南河道,下游是广州出海水道即珠江正干至伶仃洋的组成部分,处于北纬22°26′~23°05、东经113°14′~113°42′之间。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性海洋气候,温暖、多雨、湿润,夏长冬短,年平均雨量1646.9毫米,4-9月为雨季,10-3月为干季。水文:官洲水道的径流来源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来自于北江和西江的径流,经三水水文站由平洲水道的沙洛围、大石河、花地涌进入广州片网河,这是主要的径流来源;另一部分来自流溪河、白坭河以及洪水期北江芦苞水闸和西

4、南水闸的分洪流量,这一部分流量经老鸦岗从西航道汇入广州片网河。由于本水道下连伶仃洋喇叭型湾顶,潮汐作用强,多年平均涨潮量2288亿m3,多年平均山潮比为0.26,在珠江八大口门中潮汐作用最强,属潮流作用为主的河口。据三水水文站(1951~1997年)统计表明,多年最大平均流量为8030m3/s,多年平均流量为1373m3/s,历年最大流量为16200m3/s(1994.6.20),多年平均迳流量为433.10亿m3。马口水文站(1951~1997年)统计结果为多年最大平均流量为27967m3/s,多年平均流量为7405m3/s,多年平均迳流量为2338.56亿

5、m3。流溪河的多年平均迳流量为27.66亿m3,多年平均流量为87.7m3/s白坭河的多年平均迳流量为14.40亿m3,多年平均流量为45.8m3/s。38珠江河口的潮汐为不规则半日潮,在一个太阴日内两涨两落,且两次高低潮位和潮差各不相同,涨落潮历时亦不相等。纳潮量的大小反映潮汐动力的强弱,因纳潮量大小主要由潮差和纳潮面积组成的潮棱体体积决定,珠江干流出海航道的潮流动力自口门往上游逐渐减少。根据2004年3月和7月官洲水道和仑头水道的水文泥沙测量成果,无论是在枯水期还是洪水期,官洲水道的流速均较仑头水道的流速大。官洲水道分流比在涨憩和落憩附近变幅较大,其余时段

6、涨落潮的分流比约为45%。经相关推算,官洲水道下游附近年纳潮总量254亿m3,其山潮比为0.96仍略小于1,反映潮流整体强于径流。因径流主要集中于汛期4~9月,约占全年76%,故汛期水流动力以径流为主,中枯季以潮流为主,且中水期以落潮流为主,枯季因涨潮最大历时比落潮历时短,这种差异大于枯季径流引起的涨落潮量差异,故涨潮流速和流量均略大于落潮相应值。官洲水道下游黄埔以下口门段涨潮历时基本为5.5h,落潮历时为7.0h,黄埔以上则涨潮历时递减、落潮历时递增的速度明显加快。泥沙特性:珠江流域的泥沙特点是含沙量少,输沙量大。官洲水道的泥沙主要来自于流溪河和北江,尚有少

7、量来源于冲刷深槽的老河床和三角洲沉积层。因珠江流域来沙集中于汛期,5~10月输沙占全年95%左右,而汛期落潮流强于涨潮流,甚至在大洪水时变为单向流,加上落潮历时较长,潮流动力强劲,故天然情况下只有少量泥沙沉积于河道内,上游大部分来沙可及时输向下游,河道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官洲水道泥沙主要来源于西江、北江,洪季大潮平均含沙量0.1~0.16kg/m3之间,根据2003年3月27日枯水小潮和4月3日枯水大潮实测资料统计,涨潮平均含沙量在0.02~0.04kg/m3之间,落潮平均含沙量在0.04~0.08kg/m3之间。含沙量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洪季大于枯季、大潮大于小潮

8、、底层大于上层。此外,水流流速越大,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