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造个性》

论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造个性》

ID:46811129

大小:6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8

论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造个性》_第1页
论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造个性》_第2页
论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造个性》_第3页
论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造个性》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造个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造个性21世纪呼唤创造性人才,如何冇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发展其创造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中,教师应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彖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一、创设质疑情境,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冇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冇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

2、中尤为重要。”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口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1.批判性质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进行批判性质疑就是不依赖已有的方法和答案,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判断,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其思维更具挑战性。它敢于摆

3、脱习惯、权威等定势,打破传统、经验的朿缚和影响,产生一种新颖、独到的前所未有的问题來认识事物,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生的理解与思维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如杲发现教材中有错误的地方,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质疑,就能培养学生不拘于教材、教师,批判地接受事物的创造个性。如第十二册数学教材中冇这样一道习题:一辆汽车在普通公路上行驶,每小时行45千米,从甲城到乙城要行8小时。如果改从高速公路上行驶,每小时行120千米,只需几小时?学生提出质疑,普通公路和高速公路不可能是同一条路,那么路程一定相等吗?若改为同一条公路的慢车道和快车道就好了。教

4、师及时肯定了学生敢于向教材挑战、善于质疑的精神。数学來源于实际生活,就不能违背现实生活,不能单为解题而解题,应该符合现实生活。2•探究性质疑。遇事好问、勇于探索固然重耍,但不能以此为目的,仅停留在获取初步探索的结果上。要培养学生对已明口的事物继续探究的习惯,永不满足,这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品质。好奇是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它往往可以促使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索,继而提出探究性问题,这是创造个性的具体表现,我们应倍加爱护和引导。如推导圆而积计算公式的时候,有位同学提出圆而积一定要用

5、这个公式来计算吗?老师面带微笑,引导性地问:“那么你说呢?”学生口豪地冋答:“岡剪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宽是圆直径的一半,因此我认为:s二l/4cd二l/4Jid2。”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疑,敢于发表与教材不同的见解,哪怕是一点点的不同,也值得赞扬,毕竟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教师要鼓励探究性质疑,使课堂上处处闪烁着创造的火花。二、创设交流情境,变“个体学习”为“集体合作”实践证明,小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学

6、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有利于其思维的活跃。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争论、辩论,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改变“喂养”式教学格局。因此,在教学屮应创设多种形式、多种口标的交流情境,以发展学生创造个性。1・一题多解时,交流学习。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横向发散思维的一种方式,是训练学生拓宽思路的有效手段,也是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最易出现一题多解的精彩局面,由于同学间的相互启发,思维由集中而发散,由发散而集中。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式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它可以使学生思维灵活,思路开阔;而集中式思

7、维则具有普遍性、稳定性、持久性的迁移效果,是学生掌握规律性知识的重要思维方式。因此,在这一交替的过程中,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与灵活性都有所发展,能够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通过分析、比较、优选,同学们发现了最佳的思路和方法,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2•突破难点时,动手合作。在教学屮,尤其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若能组织学生集体合作,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拨动,形成立体、交互的思维网络,往往会产生1+1>2的效果;而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更是发展其创造力的有效方法。陶行知说过:“人生两个宝

8、,双手和大脑。”“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口的。”我们在教学小提倡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操作、实践,找岀规律,提炼方法。如学习梯形而积公式时,学生通过-•起思考,一起试着剪拼图形,一起讨论。在想、做、说的过程屮,相互启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