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综合自然区划

宜昌市综合自然区划

ID:46809867

大小:1.52 M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8

宜昌市综合自然区划_第1页
宜昌市综合自然区划_第2页
宜昌市综合自然区划_第3页
宜昌市综合自然区划_第4页
宜昌市综合自然区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宜昌市综合自然区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宜昌市综合自然区划姓名李德寿学号2013210134任课教师刘目兴宜昌市综合自然区划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李德寿2013210134一、区域选择地理位置: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与中游的结合部,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上控巴蜀,下引荆襄”。地跨东经110°15′~112°04′、北纬29°56′~31°34′之间,东西最大横距174.08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80.6公里。版图面积21084平方公里。东邻荆州市和荆门市,南抵湖南省石门县,西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北靠神农架林区和襄阳市。“宜昌”之名始于东晋,市的建制始于解放初,后历宜昌专员公署、宜昌地区等行政建制,

2、于1992年形成辖县的市(地级市)体制。到2001年辖三市(宜都市、当阳市、枝江市)五县(远安县、兴山县、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五区(夷陵区、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猇亭区),总人口415万人,国土面积2.1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4249平方公里,截止2013年年底,建成区面积达150平方公里,市区户籍人口120万人。宜昌是中部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长江航线、3条铁路、5条高速贯穿辖区。三峡大坝,葛洲坝等水电设施是辖区经济的有力支撑。综合实力多年连续位居湖北第二位。由于特殊的经济地理区位,也被称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地形特征:宜昌位于长江中上游结合部,地处

3、鄂西山区与江汉平原交汇过渡地带。山区占67.4%,丘陵占22.7%,平原占9.9%。宜昌地形复杂,高低相差悬殊,山区、丘陵、平原兼有。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的兴山、秭归、长阳、五峰和夷陵区西部为山区,夷陵区的东部、当阳、远安、宜都等县(市、区)为丘陵,长江、与清江和与沮漳河交汇两侧的枝江、当阳、宜都等县(市)的部分区域为平原。土壤特征:宜昌属于温暖湿润的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16~18℃,多年平均降水量983~1406mm。境内地貌类型多样,地势起伏大,水系发育充分。形成黄壤、黄棕壤和棕壤、红壤4个地带性土类以及紫色土、石灰(岩)土、潮土、(山地)草甸土和水稻土5个非地带性

4、土类,其中黄壤、黄棕壤和石灰岩土的面积较大,共占宜昌市土壤面积的61.34%,红壤和草甸土的面积很小,共占宜昌市土壤面积不到1%。1植被特征:全市植被良好,森林资源居全省第二位,覆盖率为48.5%。宜昌市森林资源丰富,生物种类呈多样性。全市林业用地面积2203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70%,森林覆盖率(不含灌木林)达到55.3%,活立木蓄积量3986万立方米。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并有落叶阔叶林、针叶混交林以及灌草丛分布。二、综合自然区划综合自然区划简称自然区划(狭义的),它的对象是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动物界等多种自然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形成统一的不可分割的自然

5、综合体;它不是原始的纯自然综合体,而是经过长时期发展变化并且受到人为因素深刻影响的自然综合体。自然区划的对象是自然地理区域及其在空间的组合,而不是自然综合体的个别要素。区划工作必须按照自然综合体内部特征的相对一致性和差异性,划分地域为不同等级系统的自然区域单位。自大规模开展区划研究以来,我国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次上,探讨了区划的方法,并指出:叠置法、主导因素法、分级区划法等为常用的区划方法,甚至有学者将区划方法等同于单位等级系统。自然区划方法大致分为两类:区划单元划分方法和区划单元边界界定方法。区划单元划分方法主要包括“自上而下”的分类法和“自下而上”的聚类法。区划单元

6、边界界定方法包括主导因素法、叠置法、地理相关分析法、以及景观制图法等。本次自然区划的制作以主导因素法为主。宜昌地处我国地势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由于地形的差异,导致宜昌市境内出现由东向西的水热等区域组合的差异。宜昌市自然地域系统的划分遵循地带性原则,即按照地形差异,土壤特征,植被类型加以划分。①以海拔500米为界线,作为划分地形区的主要指标,通过这个指标将宜昌市划分为两个地形区:鄂西山地区和江汉平原区②在此基础上,再以土壤类型为主要指标进行划分,通过这个指标将宜昌市划分为五个自然地带:山地石灰岩土地带,山地黄壤地带,山地黄棕壤地带,平原黄壤地带,平原黄棕壤地

7、带。③在此基础上,再以植被类型为主要指标,气温为辅助指标进行划分,通过这两个指标将宜昌市划分为14个亚地带。所以宜昌市的自然地域系统划分为2个地形区、5个自然地带、14个自然区。2Ls1地形区Ls2自然地带Ls3自然区ⅠAa山地黄棕壤针阔混交林亚地带ⅠAb山地黄棕壤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ⅠA山地黄棕壤地带交林亚地带ⅠAc山地黄棕壤常绿阔叶林亚地带ⅠBa山地石灰岩土寒温性针叶林亚地带Ⅰ鄂西山地区ⅠB山地石灰岩土地带ⅠBb山地石灰岩土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亚地带ⅠBc山地石灰岩土针阔混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