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疗法浅论

穴位注射疗法浅论

ID:46801269

大小:6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8

穴位注射疗法浅论_第1页
穴位注射疗法浅论_第2页
穴位注射疗法浅论_第3页
穴位注射疗法浅论_第4页
穴位注射疗法浅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穴位注射疗法浅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穴位注射疗法浅论穴位注射疗法浅论(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北京100700)摘要对穴位注射临床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穴位注射疗法的定义、辨证取穴原则、穴位注射用药原则、临床操作规范化及展望等几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应加强对穴位注射疗法的机理研究,对其操作方法应加以规范,以有利于这一方法走向世界。主题词水针穴位疗法穴位注射疗法是当前针灸临床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方法,该疗法以其简便的操作和显著、快捷的临床疗效而深受广大临床医生的喜爱,并为广大患者所接受。从《中国针灸》杂志近年来所发表的论文统计,采用穴位注射疗法者呈逐年增多趋势。这些文章的作者所在地区、单位分布广泛,从所治疗

2、的病种和选穴、用药上看,均具多样化特点。可以说,穴位注射疗法已从一种辅助性手段上升为一种临床常规治疗方法。但从一些临床报道中也发现一些问题,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1穴位注射疗法的命名及定义以往对穴位注射疗法的称谓有水针、穴位封闭和穴位注射等。所谓〃水针〃是指本法最初在临床施用时,只是将注射用水、生理盐水等注入穴位,故以〃水针〃命名。经多年发展,注射药物已非常之广泛,〃水针〃一词已不能反映本法的真正含义。另外,中医命名一般比较形象,如三棱针是根据针的形状,火针是将针在火焰上烧灼,而〃水针〃并非水做的针,与中医命名规律不符,不能体现中医特色,从字面上也不易让人理解。〃穴

3、位封闭〃则易与西医的封闭疗法相混淆,而两者在适应症、用药等方面有很大差异,穴位注射远较封闭疗法临床应用范围广泛。因此,以上两种称谓均不能反映木法特点,故不适于对本法命名。穴位注射一词则比较准确的反映了木法从穴位将药液注入的特点,将屮西医两方面的因素有机结合,目前已为多数同道认同,应是对本法比较恰当的称谓。在1997年8月《中国针灸》杂志主办的全国穴位注射理论与临床应用研讨会上,经过与会代表的充分讨论,将穴位注射疗法定义为: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理论,采用小剂量中药或西药注入穴内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实践证明,这个定义是比较恰当的。2穴位注射的选穴原则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特点

4、,中医临床必须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下立法、处方。穴位注射是中医针灸与西医注射的有机结合,其作用点在穴位、经络,但在选穴上与普通毫针针刺存在一些异同之处。二者同样重视经络辨证的原则,根据穴位本身的特异性选用穴位[l],同时,有人认为穴位对药物的吸收也有选择性,在药物与穴位的配合上也应有所注意〈sup>[2]O穴位注射疗法也注重局部取穴,特别是对于骨伤科、外科的一些疼痛性疾病,在病灶附近注入药液更有利于气至病所,药物的作用更加直接。还有反应点取穴法、全息穴取穴法、耳穴穴注等,无论何种取穴,都不能脱离中医理论的指导。与毫针针刺选穴比较,穴位注射

5、更注重精选穴位。由于本法是将药液注入穴位,通过月俞穴对药物的逐渐吸收,药物对脸穴产生缓慢而持久的作用,并通过经络而到达病所;此外,穴注针较普通毫针粗,其作用强度亦强于普通毫针,故穴位注射选穴宜少而精。否则,不但会使临床操作复杂、繁琐,累积用药量势必加大,且疗效未必会提高,也就失去了穴位注射疗法的优势。3穴位注射用药原则临床中穴位注射所用的药物非常广泛,有中药制剂、西药注射液,比较特殊的有自家血注射、蜂毒注射等;注射吋有用单纯一种药液,也有2种以上药液混合或交替选用者;用药剂量上也有较大差异,最少者每穴0.1nil,多者可达每穴4mlo这就存在着一个药物的选择和用药的剂

6、量问题。穴位注射的作用点是脸穴,所注药物通过脸穴、经络系统发挥作用,因此在选择用药上必须遵循中医的辨证论治的原则,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疗效。如李氏用赤芍注射液降低中风患者血脂水平❷❷[3]〈/sup>,体现了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有些临床医生喜欢将多种药液混合使用,认为可起到药物的协同作用,加强疗效。但这必须是在充分了解所用药物的性质基础上才能使用,否则有可能使混在•起的药物药性产牛:变化,使药物的效用相互抵消,反而使临床疗效下降,甚至有副作用。有报道在内关穴注药2ml致腕管综合征[4],故必须遵循小剂量用药的原则,用药的剂量应小于肌肉注射用药的

7、剂量,或在与肌肉注射用药量相等时,疗效优于肌肉注射。如若不然,穴位注射疗法则无优势可言。4操作方法的规范化临床在使用普通毫针针刺时,常配合使用一些手法,如提插、捻转等。一些临床大夫在进行穴注疗法时也习惯施用一些手法,认为可提高疗效,但这些手法不是在任何吋候、任何部位都能施用的。有临床报道指出,在某些部位刻意施用手法以求得气,易造成局部组织的损伤,甚至导致局部形成瘢痕或挛缩[5]o由于穴位注射用针多选用齿科针头或肌肉注射用针头(值得欣慰的是现在已有穴注专用针),针体较一般毫针为粗,在有较多神经、血管部位反复多次提插易伤及附近的神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