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动过缓的中医辨证与治疗-陆丽霞

窦性心动过缓的中医辨证与治疗-陆丽霞

ID:46788124

大小:8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7

窦性心动过缓的中医辨证与治疗-陆丽霞_第1页
窦性心动过缓的中医辨证与治疗-陆丽霞_第2页
窦性心动过缓的中医辨证与治疗-陆丽霞_第3页
窦性心动过缓的中医辨证与治疗-陆丽霞_第4页
窦性心动过缓的中医辨证与治疗-陆丽霞_第5页
资源描述:

《窦性心动过缓的中医辨证与治疗-陆丽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窦性心动过缓的中医辨证与治疗——陆丽霞摘要:窦性心动过缓是临床心律失常中常见病症之一,临床常出现心悸,轻者可无特殊症状,重者常伴有头晕乏力,甚至昏厥等症状。现代医学⑴认为对于无症状的窦性心动过缓通常无需治疗。如因心率过慢,出现心排血量不足症状,可应用阿托品、麻黄碱活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但长期应用往往效果不确定,易发生严重副作用,故应考虑心脏起搏治疗。但安装心脏起搏器为有创手术治疗且费用昂贵,且费用昂贵,且一些病人因严重糖尿病、消瘦、血管畸形或当地无法安装起搏器等望而却步,难以推广。然而中医对于该病的治疗颇有研究,因此笔者总结了中医对该病病因病机的认识、辩证分型以及多种治疗方法。关键字:窦性心动

2、过缓辨证中医治疗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与治疗手段现代医学认为⑴窦性心动过缓属缓慢性心律失常范畴,主要由迷走神经张力过髙所致,常见于血管神经性昏厥、颅内压增高、粘液性水肿、梗阻性黄疸药物作用、高血钾及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等。其他原因包括颅内疾患、严重缺氧、低温、甲状腺功能减退、阻塞性黄疸,以及应用拟胆碱药物、胺碘酮、(3受体阻滞剂、非二氢毗唳类的钙通道阻滞剂活洋地黄等药物。窦房结病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亦常发生窦性心动过缓。其心率都在40-60次/分,易变动,可伴有窦性心律不齐、窦房阻滞及房室交换处逸搏。心电图示:窦性P波,PR间期0.12-0.20秒之间(老人可达0.21秒),TP段常显示延长。窦性心

3、动过缓常见于健康的青年人、运动员与睡眠状态。无症状[2]的窦性心动过缓通常无需治疗。早期应用的抗缓慢性心律失常药物主要包括B■受体兴奋剂和受体拮抗剂。以后逐渐开始应用非特异性兴奋传导促进剂,主要包括皮质激素、烟酰胺、乳酸钠、甲状腺素片、硝苯毗唳、氨茶碱、克朗宁等。这些药物对慢性和/或严重的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多不理想。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多数心律慢的患者,在使用西药后,原有的心律失常虽在短时间内得到纠正,但又会诱发新的心律失常。并且近来研究(CAS71989)指出,抗心律失常药物有增加死亡率的危险。在起搏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时代前,西药远期治疗效果差于中医药物治疗。起搏器对过缓性心律失常症状的治

4、疗是缓解和消除症状,使其健康和生命不受影响,但因其费用昂贵且为有创治疗,许多患者难以接受。2•中医对本病的认识窦性心动过缓属中医学“心悸”、“迟脉证”、“眩晕”等范畴,本病多见迟脉,并见沉、细、结脉等,临床表现不仅有胸闷、心悸、气短、疲乏等心气虚弱证候,常同时伴有面白光畏寒、眩晕昏厥、腰膝酸软等心肾阳虚证候的特点。然而各医家对该病的病因病机及病理分型未有统一,下面略述几位医家的观点。《内经》中虽无迟脉病名,但已经有了相关记载,如“其脉迟者病”“寒气入经而稽迟”等。《医宗金鉴》论及脉象时则“三至为迟,迟则为冷”“迟,阴脉也”。又“迟司藏病”“阳不胜阴气血寒”。成无几《伤寒明理论•悸》提出心悸病因

5、不外气虚、痰饮两端。曰:“其气虚者,由阳气虚弱,心下空虚,内动而为悸也;其停饮者,由水停心下,心主火而恶水,水既内停,心不自安,则为悸也。”《丹溪心法•惊悸怔忡》认为心悸的发病应责之虚与痰,曰:“惊悸者血虚,惊悸有时,从朱砂安神丸”;“怔忡者血虚,怔忡无时,血少者多,有思虑便动属虚,时作时止者,痰因火动。”现代大多数学者认为心肾阳虚是本病的共同病理基础。张峰⑶等人研究了缓慢型心律失常从心肾论治48例,取得了良好疗效。主张心肾两脏是导致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关键,同时与脾、肺有关。认为其病机是心阴暗耗,肾元不足,脾失健运,肺气虚弱,其病位在心,而责之于肾,根之于脾,因之于肺。心主血脉,心阳为气血运行之

6、动力;肾为先天之本,而藏元阳,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故心肾阳虚是导致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脾为后天之本,运化水谷精微,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肺主一身之气,且朝百脉,所以,心律失常与脾、肺有关。屈营等⑷自2004年2月-2005年2月,治疗了86例缓慢性心律失常病人,将本病分为气阴两虚,气滞血瘀,痰湿阻遏三种证型,运用温阳通脉,益气化瘀,理气化痰等方法治疗,疗效满意。王居新⑸将本病分为心肾阳虚、气虚血瘀、气阴两虚三种证型。郑源庞⑹将本病分为心气阳不足、气阴两虚、心肾阳虚、阳虚欲脱、痰浊内阻、心血(脉)瘀滞六种证型。辨证论治是中医药治疗取得成功的基础,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中医药的治疗

7、提出了更髙要求,结合辨病治疗将是新的发展趋势,因而近年来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已成为众多学者的共识,如《心血管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7]中指出,缓慢性心律失常,因冠心病引起者常常表现为“心脉瘀阻”及“心血不足”证;因肺心病引起者则多“痰扰心脉”证;因心功能不全引起者常以“心血不足”证辨治,因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引起者则更多以“心神不宁”证论治,这也充分体现了“同病异治”的原则53•中医治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