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音听力检查

纯音听力检查

ID:46786990

大小:7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7

纯音听力检查_第1页
纯音听力检查_第2页
纯音听力检查_第3页
纯音听力检查_第4页
纯音听力检查_第5页
资源描述:

《纯音听力检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纯音听力检查1引言在对噪声作业工人进行劳动保护和职业病诊断时,听力测定是极其重要的关键一环,为使测定结杲准确可靠,测得的数据具有科学性、可比性,有必要对测听仪器乃至测听过程做出严格、统一•的要求。下面就听力计、校准纯音听力计的标准零级、隔声室要求,测听前准备及测听步骤作一介绍。2.1纯音听力计2.2听力计种类2.2.1手控听力计:常用的有国产TLJ-1型,进口MadsenTBH-85型以及西徳、丹麦产品等。2.2.2自动记录听力计3.2.3计算机控制听力计2.3气导:其途径为锤骨f砧骨II声波一耳廓一外耳道一鼓膜

2、一锈骨一前庭窗一内耳淋巴波动一螺旋器一听神经f听觉中枢IIIIIIIIII空气传播(外耳)变压扩咅(中耳)液体波动感咅神经冲动屮枢分析II(迷路后)(大脑皮层)感音(内耳)2.4骨导:骨传导声波一颅骨一骨迷路一而庭阶和鼓阶的外淋巴一蜗管的内淋巴和螺旋器一神经冲动一蜗神经一脑正常情况下,声波主要由空气传导途径传导,骨传导途径临床工作中可用于鉴别传导性耳聋和感音神经聋。2.5等效听阈声压级在规定的频率下,使用规定型式的耳机,同时按一定的力把耳机压到一只人耳的情况下的等效听阈声压级,是指耳机在规定的仿真耳或耦合腔中,在

3、规定频率建立起的声压级,相当于以某电压激励戴在受试者耳上的耳机时的听阈。2.6标准等效听阈声压级:为了工作上的方便把正常人各频率段刚刚能够听到的声音定为0级。标准等效听阈声压级是指年龄在18到30岁间相当数量的耳功能正常的受试人耳的等效听阈声压级的众数值(统计平均值)。2.7听阈2.8听力级2.9听阈级3.10受试者的听力图3听力计4.1听力计分类的推荐按GB7341-87《听力计》中有关要求,定了五种类型,能作诊断结论的(包括气导、骨导全部装置)为1、2、3型,只有气导装置的为4、5型。见表1、2o3.2听力计

4、性能2.2.1频率与听力级范圉3.2.2测试咅的给声顺序3.3维护和校准3.2.1耳听检验每天开始测听工作前,必须进行耳听检验。3.3.2主观校准检验每周应至少进行一次主观校准检验。4.3.3客观校准检验5.3.4基础校准听力计应每二年进行一次基础校准。4测听室的条件6.1环境噪声4.1.1最大允许环境噪声声压级Lmax=k+A式中:Lnmx最大允许环境噪声声压级k——常数值A——测听耳机的平均声衰减值见表3、4、57.1.2环境噪声的心理学测定4.2其它环境条件要求5听力测试前受试者的准备和训练5.1受试者的准

5、备5.2受试者训练6测听操作和听阈级的确定6.1用手控听力计测听两种测听方法:上升法、升降法。两种方法只是给测试音的方式有所不同,升降法比上升法需更长的吋间,本标准推荐优先采用上升法。6.1.1给测试咅听觉器官对于持续不变的微弱声音不易察觉,同等强度的声音如以间断的方式出现,察觉较易。故测验时如用断续音或间歇使用阻断开关则可获得更为准确的结果。此外,这种断续音也可避免产生听觉疲劳、适应或阈音衰变。在某些病例中,每次测定的听阈很不一致,除可能由于测试者的技术因素外,常与这种适应或阈咅衰变有关。6.1.2熟悉6.1.

6、3测量上升法或升降法测量只是在测试步骤的第二步不同。第一步:在用上述方法使受测者对1000Hz测试音熟悉后,正式测试时按3.1.2规定的顺序用比受试者反应吋听力级低10dB的声级给出第一次测试音。如不能作出反应,则以5dB—档增加测试音的声级,直至作岀反应。第二步:上升法:在受试者作出反应后,将该测试音的声级降低10dB,然后再以5dB—档递增。这样反复直到3次给声中同一听力级上出现二次反应,此为简化上升法。升降法:在受试者作出反应后,再将该测试音的声级增加5dB,然后再以5dB—档降低,直到不发生反应。此时将该

7、测试咅的声级再降低5dB,再以5dB—档递增,如此反复3次上升和3次下降,或用简化法:2次上升和2次下降。第三步:测试下一个频率,可在比刚测过的频率能引起反应的声级低10dB处开始,如有必耍,可再低一些。如此测完一耳所有频率的听阈。6.1.4测试顺序当两侧听力损失不同时,一般先在听力较好侧进行测验。如两侧听力湼别大于40dB时,在测验听力较湼侧时,因所用的声强较大,声音可经空气和颅骨传至对侧耳蜗,发生所谓“音影曲线”,故在两耳听力差别大于30-40dB,测验较差侧时,对侧必须用掩蔽法。至于掩蔽噪声的强度则应根据听

8、力具体情况而异。7听力图(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