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仲:《急性循环衰竭中国急诊临床实践专家共识》解读

王仲:《急性循环衰竭中国急诊临床实践专家共识》解读

ID:46782515

大小:76.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1-27

王仲:《急性循环衰竭中国急诊临床实践专家共识》解读_第1页
王仲:《急性循环衰竭中国急诊临床实践专家共识》解读_第2页
王仲:《急性循环衰竭中国急诊临床实践专家共识》解读_第3页
王仲:《急性循环衰竭中国急诊临床实践专家共识》解读_第4页
王仲:《急性循环衰竭中国急诊临床实践专家共识》解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王仲:《急性循环衰竭中国急诊临床实践专家共识》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王仲:《急性循环衰竭中国急诊临床实践专家共识》解读最美人间四月天。在4月15日至17日北京协和急诊医学国际高峰论坛上,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学分会副会长、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副院长王仲教授现场解读《急性循环衰竭中国急诊临床实践专家共识》的讲座引起了与会者的热切关注。王仲教授开篇即表示,当医生已届30年,我越来越理解先辈大师张孝骞所说“患者以性命相托,我们怎能不诚惶诚恐,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含义。同时,当医生时间越长,对医学知识越开始感到困惑。比如,急性休克和急性循环衰竭到底是不是一回事?ARDS到底

2、是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还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当说到“心衰”,二尖瓣狭窄患者出现喘憋,不能平卧,尿少血压低,是不是“左心衰”,为什么当发生右心功能衰竭时,症状反而会减轻?为什么这些患者不能用药效过强的强心药治疗?一个基础病是扩张性心肌病的严重心衰患者,不用扩血管的药物则症状不能缓解,而如果扩血管药物用量过大乂会导致晕厥,其病理生理机制是什么?理解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对临床医生至关重要。扩张性心肌病患者的病理基础就是心肌无力,这样的患者心衰的处理是通过扩血管药物降低心前负荷,增加心输出量,但由于患者心脏的代偿

3、能力差,如果血管快速扩张,心脏的代偿不足以弥补心腔容积的扩大,就会岀现脑供血不足而晕厥。由此我们认识到循环领域有很多临床定义尚不清晰的疾病,我们试图去了解和发现规律。急性循环衰竭和休克就属于这样的问题,此前我国并无关于急性循环衰竭的共识或指南,且临床诊断标准不够清晰。急性循环衰竭的病理生理改变王仲教授谈到,急性循环衰竭(acutecirculatoryfailure,ACF)最根本的病理牛理改变是微循环功能障碍。休克(shock)是急性循环衰竭的临床表现,其木质是导致器官血流灌注异常以至于功能衰竭,因此有

4、较高的病亡率。即是说,休克的最佳定义即是急性循环衰竭。休克是一种外在的状态,Shock这个词有“休克,震惊,震动”之意,休克在惊吓、失血、感染、低血容量等都会出现,临床分为低血容量性,感染性,心源性,神经源性,过敏性休克。休克的根源是什么?人体是一个大的循环体系,相当于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循环,以保证组织细胞的存活。当组织细胞在微循环灌注时,灌注循环体压决定了人的身体状况。一旦大循环或微循环出现问题,就会产生休克状态。急性循环衰竭(休克)按微循环改变可分为代偿期、失代偿期、难治期三个阶段。当微循环出现缺

5、血性缺氧,但血压没有下降称为休克代偿期;如果出现血压降低、尿量减少,微循环出现淤血性缺氧称为休克失代偿期;微循环出现血流停滞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进一步加重微循环障碍,形成称为休克难治期(终末期)。急性循环衰竭(休克)的病理生理改变还包括血流动力学异常。循环衰竭究竟是大循环衰竭还是微循环衰竭?王仲教授认为,人体的大循环和微循环是一体的,心脏由右心和左心组成,中间并不相连。其中联系的除了大血管,最主要的就是微循环的毛细血管,包括肺毛细血管和体毛细血管。这些毛细血管就是微循环的结构基础,也是“血液循环

6、”的目的所在一一组织灌注和细胞滋养。他认为,人体的血液循环体系可以用几个概念帮助理解。其一是血管容积:人体血管能容纳血液的量就是血管容积,通常认为是4000〜6000mLo但对于某个特定的人,其容积是一个确定的数字,如5300mLo其二是血容量:只有向人体血管中增加了血液,并且使血管容积和血容量相匹配,才能保证组织的灌注。其三,人体的血液是在一个密闭的管道中流动的,动脉血流流动的动力來源是心脏搏动,静脉血流回流的动力是呼吸、肌肉挤压和静脉瓣的作用,密闭的循环系统为组织的灌注提供了保障。如果血管容积和血容量

7、不相兀配(容积扩大,或液体量不足/过多,在检测上体现为压力、容量指标的变化),或血液流动中出现阻塞(瓣膜疾病或心肌病等),就会导致循环衰竭。比如脓毒症(sepsis)炎症反应导致广泛血管扩张,容积增大导致循环衰渴,严重脓毒症发展为组织低灌注和脏器功能障碍,即脓毒性休克。在此过程屮,炎症因子引起血管扩张导致血管容积的扩大,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液渗漏导致血容量的减少,血管容积和血容量两者之间的不匹配导致血压降低,器官功能的灌注不良,最终患者出现循环衰竭而死亡。循环衰竭致使氧代动力学异常,表现为体循环低氧、组织

8、缺氧、酸性代谢产物增加,以及器官、系统功能障碍、衰竭。在对发牛循环衰竭的患者治疗过程中,液体复苏所致缺血再灌注损伤进一步内皮细胞损伤、毛细血管渗漏,凝血的激活进一步加重微循环障碍和组织灌注不足,加重细胞缺氧、器官功能衰竭,最终造成患者死亡(GentileLF,etal.JTraumaAcuteCareSurg,2012,72:1491-1501)。从分子层血看,微循环衰竭可分为PAMPs(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与DAMPS(损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