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性别角色、变革型领导风格与下属工作满意度

领导者性别角色、变革型领导风格与下属工作满意度

ID:46781588

大小:486.8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7

领导者性别角色、变革型领导风格与下属工作满意度_第1页
领导者性别角色、变革型领导风格与下属工作满意度_第2页
领导者性别角色、变革型领导风格与下属工作满意度_第3页
领导者性别角色、变革型领导风格与下属工作满意度_第4页
领导者性别角色、变革型领导风格与下属工作满意度_第5页
资源描述:

《领导者性别角色、变革型领导风格与下属工作满意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本期专墨lSPECIALTOPIC宋萌,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博士研究生。电子邮箱:maxine_song@163.tomo陈翌莳,公安部第一研究所。秦丹妮,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劳动与雇佣关系学院,硕士研究生。领导者性别角色\变革型领导风格与下属工作满意度●宋荫陈翌莳秦丹妮内容摘要基于性别角色框架,本文考察了领导者性别角色(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未分化)与其变革型领导风格和下属工作满意度的关系。基于对211名员工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1)性别角色不同的领导者在变革型领导风格上有显著差异,双性化特征领导者的变革型领导风格最明显,其次是女性化、男性化和未分化;(2)性别角色不同的领导者的下

2、属工作满意度有显著差异,双性化特征领导者的下属工作满意度最高,其次是男性化、女性化和未分化;(3)变革型领导风格在领导者性别角色与下属工作满意度之间有中介作用。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性别领导理论,也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供了启示。关键词性别角色变革型领导工作满意度一、研究问题从上世纪中期开始,随着大量女性参与社会分工,女性领导者正和一直以来占据主导地位的男性领导者共同推动企业的发展,其影响力逐渐凸显(Duehr&Bono,2006;Smitheta1.,2004)。在此背景下,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性别与领导风格的关系问题(Ayman&Korabik,2010:Eaglyeta1.,200

3、3;梁巧转等,2004)。总体来看,研究指出女性领导者倾向以人际关系为导向,更多地表现出民主型和参与型领导风格,男性领导者则倾向于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更多地表现出专制型和指示型领导风格(Duehr&Bono,2006:Eagly&Johnson,1990)。在这些研究中,性别与变革型领导的关系得到了较多关注。这主要是因为变革型领导作为一种积极的领导风格,能为下属、团队和组织带来显著正向影响(Wangeta1.,2012)。Rosener(1990)指出,相比男性,女性管理者往往采用变革型领导方式,即将下属个人兴趣融合到组织中,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个人目标。以此为基础,后续学者陆续考察了变革

4、型领导风格的性别差异。Eagly等(2003)对以往研究进行了元分析,发现女性领导者的确更倾向于表现变革型风格,而男性领导者较多地表现出交易型领导风格。国内研究者李鲜苗等(2012)的元分析也证实女性与变革型领导风格相关性较高,男性与交易型领导风格相关性较高。然而,也有学者对这一观点表示质疑,并得到了不同发现(女HCarless,1998;Dobbins&Platz,1986;Jedeh,2010)。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生理性别并不能完全解释领导风格。Diekman和Eagly(2000)指出,传统意义的女性概念正在转变,女性领导者正在变得更有男子气概。Rudman等(2001)的

5、一项研究表明,通过有效培训,男女领导者的领导风格的差异会明显缩小。针对变革型领导,虽然Eagly等(2003)的元分析证实了性别与变革型领导之间的关系,但他们同时指出这一结果并不稳定,可能还存在着其他的影响因素。针对这些不同结论,有研究指出尽管生理性别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领导者在变革型领导风格上的差异,但仅考虑生理性别是不够的。实际上,女性领导者的特质也会部分体现在男性领导者身上,例如,有的男性领导者也倾向于关注关系绩效。同样,有的女性领导者也倾向于表现出男性领导者的特质,比如运用森严的等级制度以及权力进行管理。可见,简单地说“女性领导风格更好”或者“男性领导风格更好”是不恰当的。本文认为,除

6、了生理性别,变革型领导风格还受“心理性别”(或者说是性别角色)的影响。将性别角色纳入考虑的优点在于,男性特征与女性特征不是相互对立的,两性之间可以相互借鉴对方的行为模式,从而形成更有利于组织发展的社会化性别特征。可见,讨论领导者的性别角色对其变革型领导风格及其后续下属产出的影响是很有意义的。本文就试图在中国组织情境下,探究领导者的性别角色对其变革型领导风格以及下属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二、理论与假设(一)性别角色与领导风格性别角色是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长期以来,男性和女性被视作是完全独立的。然而,一些心理学家指出除了这种生理性别,还存在着心理性别,即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模仿学习获得的一套

7、与自己性别相适应的行为模式(卢勤、苏彦捷,2003)。早期研究者将这种心理性别称为性别角色,认为它具有单一维度,女性化、男性化分处两端,个体不能兼具男性化和女性化特征。20世纪70年代,Bem指出男性和女性特征并不是一个连续体的对立面,存在一些同时具备男性和女性特征的人。在此基础上,Bem(1974)编制了性别角色量表,将个体的性别角色划分为男性化(masculine)、女性化(feminine)、双性化(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