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重庆仿古建筑

浅谈重庆仿古建筑

ID:46778744

大小:6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7

浅谈重庆仿古建筑_第1页
浅谈重庆仿古建筑_第2页
浅谈重庆仿古建筑_第3页
浅谈重庆仿古建筑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重庆仿古建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重庆仿古建筑浅谈重庆仿古建筑【摘要】以重庆地区的仿古建筑为研究对象,探索了历史、经济、自然地理及意识形态是该地区仿古建筑的兴盛因索。揭示了古建筑形式大范围复兴是弘扬地域文化和本土文化的自我认同的象征与标志,论证了仿古建筑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必然趋势。为城市建设和建筑文化研究提供了具有现实意义的理论参考。【关键词】仿古建筑;兴盛因素;弘扬区域文化建筑从人类遮风避雨的场所经历历史的长河发展至今,其意义已经不再只是我们居住的场所,而成为人类物质文化与精神文明的载体。它能够直观地展现区域文化信息、城市的性格脸面和传统习俗,同

2、时也反映出人们的文化价值取向。近年来,形式多样的仿古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无论是供观赏游玩的公共建筑,还是在旧城改造中对老民居的翻新改建,重庆传统木构民居的风格样式无不贯穿其中,给人一种仿似回到从前的感触。这种现象的不断扩散也引来了不少反对之声,反对此举的人称之为“假古董”[1]。笔者认为,在对其形成因素进行挖掘时,绝不能片而、单一地论断,要统筹历史、文化、经济以及当地人意识形态等因素,多维地探索和论证。1、仿古建筑的基本样式建筑的外部形态是在满足了功能和结构前提下的美化。西南地区穿斗式木构民居的平面布局是以“间”为构成单位而组

3、建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现代人对居住空间有了更高的耍求,不但结构多样,功能的划分也愈加丰富,这是传统民居的“间”所不能满足的。因此,仿古建筑要为今所用,就不得不作出改变。今天的“仿”主要是对古建筑的外观造型、装饰部件和建筑色彩的仿,对建造工艺仿的较少,柱、枯、、斗拱等主要构件在仿造中被钢筋水泥替代,纯粹成为了体现“古”的装饰元素。“古色古香”是现代人对古老的东西最直白的感叹,因为色的搭配能引发人们对古的感受,屮国古建筑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其独特的色彩搭配体系,在重庆的仿古建筑中则主要体现了原木色的柱与榜,青色板

4、瓦、口墙。2、仿古建筑的兴盛因素2.1历史因素鸦片战争前,重庆本地建筑少有受到外来建筑文化的影响,穿斗式民居青瓦与口墙的形式长期在此稳定地得以继承与发展。1891年重庆开埠后,西方国家在把大宗商品带到重庆的同吋,也将一个了完全不同建筑文化体系带到了重庆,LM4562银行、教堂,以及学校、医院都以西方建筑形式在重庆大举修建。陪都吋期,由于政治上亲英美的缘故,国民政府在建筑中也延续了四方的审美意向,“折中主义”和“屮西合璧”式建筑开始出现,重庆的城市建筑风貌呈现出鱼龙混杂的局面,但这些“新來”的建筑在民居建筑中少有体现,因此由于它的

5、不接地气,而未受到当地人的青睐。到了文革时,“砸烂”传统,是主要的“革命行动”重庆的传统建筑和古文化遗迹在此期间遭到了大量的破坏,现存的数量与质量同有着悠久历史文明的传说不太相称,使得社会对古建筑的复兴或传统建筑形式的再现抱有很大的期待和包容,为仿古建筑在重庆的兴起打下了民生基础。2.2意识形态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品位越来越高,不再是吃饱了、穿暖了就行,对精神文明的需求也随Z而来。现代建筑机械的造型,垂直的线条,光的污染,导致人们愿望脱离喧嚣回归自然。仿古建筑的出现,止是重庆人对那种古色古香的生活环境向往的回应。

6、当地人的这种心理是受其地域文化影响而产生的,在心理学中可以解释为“无意识”反映。在佛洛依徳的精神分析理论中将人的精神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层,无意识成份主要是指那些通常情况下不会进入意识层面的东西,比如,内心深处被压抑而无从意识到的欲望,秘密的想法等。他的学生瑞丄心理学家荣格在此基础Z上进一步提出,人格结构中有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两层结构。集体无意识是自史前自今的祖先经验在人脑中的储存和记录,它无所不在,无吋不在,世代遗传,比个人无意识所处的心理层次还要深,因此人们习惯性地采取和祖先相似的行为模式来认识和对待世界,丝毫

7、未能察觉[3]。2.3自然地理因素地理环境是城市文化产生的自然基础。重庆处于自然区域过渡地带的二级阶梯边缘,山地是该地区最显著的地貌特征。在地貌形态上,山地面积占全市75.8%,丘陵面积占17.3%,平原面积仅占2.4%,素有“七分坡地三分坝”的说法。长江、嘉陵江在重庆纵横交汇,以及大小370条支流,使得重庆有丰富的水资源分布。因此,地少、坡多、路陡、水急等自然环境的限制给重庆的建筑营造带来巨大的挑战。“向自然要空间”成为重庆建筑的主要营造手法。以朝天门码头为例,每逢枯水时节,江边的沙坡上便建起由楠竹捆绑搭建的棚户或巾脚楼,成排

8、成行,其构造简单易行,水来可拆,水退即建。这些老重庆虺面都深刻的记录当地人记忆里,口口相传,成为重庆人怀古思I口共同的追忆。由于农作物生产贫瘠,这里人对手工业产品从來都有一•种本能的亲近感。重庆的民居,一砖一瓦,每一个结构或装饰构件都是手工完成,没有丝毫机械文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