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陶渊明诗作的自然之美

浅谈陶渊明诗作的自然之美

ID:46778015

大小:6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7

浅谈陶渊明诗作的自然之美_第1页
浅谈陶渊明诗作的自然之美_第2页
浅谈陶渊明诗作的自然之美_第3页
浅谈陶渊明诗作的自然之美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陶渊明诗作的自然之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陶渊明诗作的自然之美浅谈陶渊明诗作的自然之美摘耍:东晋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也是杰出的田园诗人。陶渊明少年时受传统儒经的影响,怀有兼济天下大济苍生的壮志。但是,由于他所生活的时代注重门阀,庶族寒门出生的人不可能突破门阀制度对高官权位的垄断,在这样的情况下,陶渊明的理想是难以化为现实的,他理想的梦幻注定会破灭。从二十九岁到二[十九岁,他所做的也不过是祭酒、参军、县丞一类的芝麻小官,不仅壮志无法施展,而且不得不在苟合取容中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虚与委蛇。当他为彭泽县令时,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上任八十余EI就解印挂职而归。内在心灵世界和所处客观

2、环境造就了诗人的创作题材,也促成了隐逸风格的形成,同时向世人呈现了具有真挚朴素的自然之美的诗作。古代文人墨客对自然极为推崇,其中不乏佳作,而陶渊明特殊的际遇、性情与天分令苴诗作的自然之美别有一番风味。关键词:陶渊明隐逸自然之美中图分类号:G6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4-0000-01“自然”作为一个审美范畴,在中国文学占有极其重耍的地位。老子提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莫之名而常自然”“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初步构成了一种不设不施的自然之美。向往推崇大自然,将自然世界作为创作的主要素

3、材,追求语言的直率自然和情感的自然流露,这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人的自然观。而在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中,将此观念发挥的淋漓尽致,将自然人之美推向艺术顶峰的当属陶渊明。陶渊明五次仕宦经历,历史地具体地去分析他为何隐退守拙的原因,可归结为两点:一是社会现实使然,一是陶渊明本性使然。陶渊明处于一个崇尚自市、玄风扇炽的时代,政治上的篡夺和杀伐使一意寻求避祸全身的士人普遍企羡隐逸、追求精神自由。陶渊明隐逸性情的形成,应当说与东晋文人这种风尚不无关系。就是这种崇尚自然、悠然洒脱的天然禀赋,使他不堪“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最终挂官归FR。陶渊明对口己归隐后的生活作了

4、描写,“白日掩柴扉,对酒绝尘想。时复墟里人,披草共往來。相见天杂言,但道桑麻长。”“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些别人都瞧不上眼的乡村、平凡的事物、乡间半活,在诗人笔下却是那样的优美、宁静,显得格外亲切。拥有如此才能与诗人崇I、曲自然的木性息息相关,陶渊明性格的木质特征就是追求心灵的最大自由和心态的闲适优雅。法国象征派诗人梵乐希《法译陶潜诗选序》评:“朴素有两种:一种是原始的,来自窘乏;另一种却生于过度,从滥用觉悟过來。”梁宗岱在《诗与真・诗与真二集》中曾引此话并说:“所以真止的'平淡'并非贫血或生命力

5、的缺乏,而是精力弥漫到极端,'返虚入浑正如琴弦匀整微渺的震荡到了顶点时显得寂然不动一样冬因此,“只有丰饶的禀赋才能有平淡的艺术”。这里的“朴素”“平淡”与自然之旨相通。陶渊明诗作的口然之美即如此论一年幼时,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度H。孤儿寡母,都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孟嘉是当代名士,行为举止洒脱不羁。渊明的个性、修养,都很有外祖父的遗风。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吋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了》《庄了》,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家庭

6、环境和时代思潮的影响,使他接受了道家和儒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木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陶渊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口辞彭泽县令结束。这十三年,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直至绝望的十三年。最后赋《归去來兮辞》,表明与上层统治阶级决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且看其“归园田居”后的作品: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口夕佳,飞鸟和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苏东坡曾评:“渊明亦不在此诗,诗以寄其意耳……本口采菊,无意望山。适举首而见Z,故悠然而情,

7、趣闲而累远。此未可于文字、语句间求Z。今皆作'望南山',觉一篇神奇索然。”“望”字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在期待之内;“见”字在有意无意之间,蓦然回首,颇有所得。具有自然之美的诗作一方面主张通过即兴而作,在作品中呈现自然的境界,另一方面乂极力反对穷搜冥想,勉强写作。陶渊明那些拥有自然Z美的诗歌就是秉承这一宗旨进行的,诚如《二十四诗品》所说“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到适往,着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真与不夺,强得易贫”。同时代的谢灵运诗句常常表现出秀逸的风貌,被钟喋归入自然的范畴,如“晓霜枫叶丹,夕廩岚气阴”、“口石抱幽右,绿筱媚清涟”、“池塘生春草,园柳

8、变呜禽”、“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实际上谢诗自然从雕琢中出,正如宋代严羽《沧浪诗话》说:“谢所以不及陶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