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药的“气”(性)、“味”、归经

浅谈中药的“气”(性)、“味”、归经

ID:46758586

大小:7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7

浅谈中药的“气”(性)、“味”、归经_第1页
浅谈中药的“气”(性)、“味”、归经_第2页
浅谈中药的“气”(性)、“味”、归经_第3页
浅谈中药的“气”(性)、“味”、归经_第4页
浅谈中药的“气”(性)、“味”、归经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中药的“气”(性)、“味”、归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中药的“气”(性)、“味”、归经屮药有寒、热、温、凉四种,此外,还有一部分性质平和,称之为平性的药物。由于平性药物的作用没有寒凉药或温热药來得显著,所以在实际上虽有寒、热、温、凉、平五气,而在习惯上仍叫做四气。平性的药物,因为它作用缓和,一般说来,不论是寒性的或热性的病症,都可配合应用。味,就是药物的滋味。五味,就是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滋味。辛,就是辛辣(如生姜)或辛凉(如薄荷、冰片)的滋味,能发散、能解气。i般发汗的药物和解气的药物,大都有辛味。甘,就是甜的滋味,有缓和、滋补等作用。一•般能调和药性的药物及滋补性的药物,人都有甘味。酸,有收敛作用。一•般能够止汗、止泻等的药物,大

2、都带有酸味。苦,有泻火(就是指清火作用很人的意思)、清热、燥湿(指苦味燥性的药物,能化去湿气)、通泄等作用。一部分清热药和泻下药,多冇苦味。咸,有泻下、软坚(能消散软化坚硬的结块)等作用。一般能消散结块的药物和一部分泻下通便的药物多带有咸味。此外,还有一-种淡味。所谓淡味,就是淡而无味。因为淡味的药物没有显著的滋味,所以实际上虽有辛、廿、酸、苦、咸、淡六味,习惯上仍叫做五味。每个药物的治疗作用,对脏腑经络有明显的选择性,所谓归经就是药物发挥治疗作川的具体部位。治某经或某几经的病,就归这经或这几经。归是作用的归属,经是脏腑经络的统称。归经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治具体病证为依据来确立的。因

3、为经络起着沟通人体表里内外的作用,牛•理上相互协调,发病时也相互影响。所以,表证可以影响到脏腑,里证乂可反映到休表。通过系统的归纳分析,四诊合参,确定病变所在的脏腑经络,通过药物的治疗作用,便可得出归经所在。掌握归经,有助于提高用药的准确性。但运用归经理论,必须考虑到脏腑经络间的关系。由于脏腑经络在牛•理上相互关联,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因此,在临床用药时往往不单纯使用某一经的药物。还须注意,勿将中医脏腑经络定位与现代医学的解剖部位混为-•谈。再者,归经所依据的是用药后的机体效应所在,而不是指药物成分在体内的分布。很多朋友都有一个误区,认为中药没有副作用或副作用少。实际上这是个相当有害的观点。为了

4、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了解屮药为什么可以治病。小医认为无论是任何食物,都会有口己的性质气味,而食物被人们吃到肚子以后,会依口己的性质气味而补充到各个不同的经络,中医称这为“性味归经”。所谓的中药就是“性味归经”比较明显的食物。中医也就利用药物的不同“性味归经”來治疗疾病的,你找本中药书看看,每样中药都要注明“性味归经”。比如说你便秘了,几天拉不出大便,而且身热冒汗,喜喝水。中医认为你这是胃经出问题了,伤〈可以吃些“人黄”来治疗。人黄,味苦,性寒。入脾、胃、人肠、肝、心包经。你喝下大黄熬成的屮药后,屮药大黄就会按日己的性味归经疏通你的胃经,然后你会很快地想去上丿则所,将多tl的大便拉出来,也就治

5、好了你的便秘。屮医认为“五谷皆为药”。怎么理解呢?我们吃的任何食物,包括人米饭,小麦等主食也有自己的性味归经,当然可以用来治疗合适的病变啦。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问题,实际上米、麦等少数食物的性味归经是比较平衡的,可以供人长期食用而不会出问题。你想想看是吗?全世界人民都是吃那么几种食物作为主食的,可见这类食物并不多。如果你天天将人参当饭来吃,我保证要不了多久,你就会“人参中毒”啦。中医还认为“凡药三分毒”,就是说所有的药物都有自己的性味归经,都会对人产生影响,只冇药对证了,对人才是好的,否则就是毒药。比如上面提到的胃经问题引起的便秘,你不去吃人黄,倒去吃人参,那么人参对你来说就是毒药了。我们来看看人

6、参,味甘,微苦,性平。入肺、脾、心、肾经。人参并不治疗胃经的疾病。现在市而上很多屮成药,很多朋友会认为没有副作用而随意服用,而很多完全不憐屮医的医生也随意地给患者开中成药。通过上面的分析,人家应该知道中成药也是冇适应证的,药不对证绝对是对人体有害的。中药无法像西药那样将所有所谓副作用列出来,但大家婆明白,选择中药之前,你得知道你选择的中药或中成药是治疗什么的。选择不对,你吃下去的就是毒药,而不仅仅是副作用。所以说,中成药的滥用也是挺町怕的。有人喜欢用西药的标准去分析小药或诋毁中药。这是很不客观的,现在所谓的小西医结合如果只会走这条路,无疑是死路一条。你没有认真去研究性味归经,反而套用西药标准去

7、研究抗病毒,去研究毒副作丿1],是不是死路一条?曾经看过某名医的医案,对危重病人重用“附子”,用量达300克。我们知道附子有毒,一般用量也就3〜10克,用到300克,按西医分析就是毒死人的份最啦。可是患者并未被毒死,而且医好了病,述不留示遗症,这就是屮医中药的神奇。“药对证,大黄也是补药;药不対证,人参也是毒药”。所以说,关于中药的正确理解是,川得好就是好药,用得不好就是毒药。关键是用药的人,而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