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代文化的现代意义

浅谈中国古代文化的现代意义

ID:46758108

大小:6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7

浅谈中国古代文化的现代意义_第1页
浅谈中国古代文化的现代意义_第2页
浅谈中国古代文化的现代意义_第3页
浅谈中国古代文化的现代意义_第4页
浅谈中国古代文化的现代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中国古代文化的现代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中国古代文化的现代意义——以"儒家文化”为例中文系汉语言3班李奔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中华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汇。从外延上说,中国传统文化包含了历史上形成的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走向有着重大影响的许多文化形态,如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从内涵上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就是以儒家思想学说为主要代表的、广泛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主流观念和价值取向。(-)儒家文化的内在特质K人本主义思想在西方的神话传说中,宇宙万物是各种神创造的,在神之上有一个

2、统而管之的上帝。在中国神话故事中,创造宇宙万物的不是神,不是超自然的力量,而是人世间的伟人:盘石、女姻、伏氏、神农氏、燧人氏、有巢氏,等等。也就是说,一开始,中华民族就肯定了人在宇宙万物中的主体性地位。在《孝经》中孔子曰:'天地之间,人为贵:在《荀子王制》中荀子曰:人最为天下贵:并进而解释,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草木、贵于天地之间,在于人有“仁”和“义防仁'是儒家人本精神的实质,仁者“爱人”,就是推己及人,把对自己之爱、对亲人之爱推广到对一切人的爱。《沦语雍也》中说r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颜回》中曰严己所不欲,勿施

3、于人:这是一种博爱的精神,它提倡尊重人、理解人「义”是指人有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懂得遵守社会道德,并肯定事在人为,通过人的自觉活动来改变自然和现实社会。所以说,儒学是一种积极人世的人生哲学。它塑造了中华民族吃苦耐劳、勤奋向上的性格,培养了中华民族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责任心和紧迫感「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o这种精神鼓舞了历史上的中国人创造了古代中国的灿烂文明。2「内圣外王”思想在积极肯定了现实生活的人生态度之后,儒家提出了现实生活的理想

4、原则,这就是著名的“内圣外王”思想。“内圣”是对个人主体心理修养方面的要求,以达至仁、至圣的理想境界外王”是指社会教化方面的要求,以实现仁政、王道的目标「内圣外王”,也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和社会理想的统一,它所注重的是个人人格的自我修养、人生理想的完成和对社会人际关系的治理。怎样进行个人的内心修养,实现“内圣'的人生目标,儒家提出了一系列的概念和规范,如“礼、仁、忠、孝、信、义、恕”等等/仁”是指以血缘为纽带的父母兄弟之间的亲情之爱,以及由此推广到对一切人的爱。为了达到“至仁”的境界,儒家提出绵r的概念。“礼即'正名”

5、,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孟子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思想。孔孟还强调忠君孝父、友信仁义。在此,儒家为君臣关系、家庭关系、一般的人际关系提供了行为准则,为封建的宗法制度和君主专制制度提供了有效的伦理规范。至于怎样实施这些规范,儒家认为,除了人们自己潜心修养外,还有赖于社会对个人的道德教化,将这些伦理规范内化为人们的心理过程,转化为人们的内在品质与性格,因此,儒学十分注重教育,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教育先行/外王”思想中,儒家提出了一套治国安邦的思想。如孟子的“民本思想”,他说r

6、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梁惠王》),得民心是得天下之所在。故此,孟子主张推行“仁政”,即要"制民恒产”,因为民有恒产才有恒心,无恒产则无恒心,仁政是王道政治的基本要求。继孟子之后,荀子提出了“庶人安政”的思想,他以舟水形象地说明了"庶人安政”的作用: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外,儒家还有许多推行王道的政治思想「内圣”与,,外王”并不是相对立的,而是相统一、相一致的。孔子认为“修己”可以“安人”;荀子认为“圣者”可以为王,圣者就是王者,圣王是合一的,即修养自己,安顿好家庭,达到至圣,就可以治平天下。3、“

7、天人合一”思想儒家强调人本思想,但不同于西方文艺复兴后的人文主义。儒家文化强调人的主体性的同时,还提倡“天人合一”,主张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而西方的人文主义在反神教的同时,也反自然,更多的是强调人定胜天,强调人类对自然的无限开发,如今的生态系统失衡与这一“戡天论”思想是不无相关的。孔子所讲的天命,不等同于基督教的上帝。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郭沫若说r孔子所说'天',其实是自然,所谓'命',是自然之数或自然之必然性。”如《论语阳货》所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是在“究天人之际”问题时,把

8、“天”与“人”纳入一个能自觉维持平衡的有机系统中进行思考,认为天人之间紧密相联,不可分割。孟子认为: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者,知天矣”(《孟子尽心上》)o汉初,董仲舒提出“天人相类说”,认为人与天相似,天是有意志、有目的、有道德的主宰,人受命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