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内力地质作用之一

浅谈内力地质作用之一

ID:46752065

大小:7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7

浅谈内力地质作用之一_第1页
浅谈内力地质作用之一_第2页
浅谈内力地质作用之一_第3页
浅谈内力地质作用之一_第4页
浅谈内力地质作用之一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内力地质作用之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内力地质作用之一摘耍:由于近期我国的儿次人地震,我国建设工程对抗震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如何应对地震对建筑寿命的影响和对人们生命的威胁成为一个重大课题。那究竟地震是什么,地震是怎么形成的,地震的地质作用有哪些?关键词:内力地质作用;地震波;震级;烈度;孕震;临震;发震;余震;地震带中图分类号:P315.7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引言:地球这颗运行于浩瀚星空中的行星,在长达45亿多年漫长的演化中,山于主要来自太阳的外能和自身内能的驱动,一直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外部形态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内力地质作用主要由地球旋转、重

2、力、放射性元素蜕变、地热以及结晶相变、化学性质活泼的流体等在地球内部产生的动力。按作用的性质和方式,内力地质作用分为构造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等。本文主要讲述有关地震作用部分。地震是构造运动的综合表现形式2—,它是岩石圈内积聚的能量骤然释放而引发的大地憲颤。按其发生的原因可分为陷落地震、火山地震和构造地震三类。英中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世界上绝大多数地震,尤其是大地震都是构造运动引发的。构造地震具有活动频繁、影响范围广、破坏性大和延续时间较长等特点,是地震研究的主要对象。一、地震的有关术语1、震源和震中震源是地下深处能量积聚并发动地震的地方。震中是震源

3、在地表的垂直投影。它们都具有一定的空间范I韦I,分别称为震源区和震中区。震中到震源的距离为震源深度;震中和震源到任一•地震台(站)的距离分别称震中距和震源跖•离。按震源深度可分为浅源地震(0〜70km)、中源地震(70〜300km)和深源地震(>300km)o据统计,大多数地震为浅源地震,约占总数的72.5%。破坏性大地震的震源深度多为10〜20km,如我国通海地震、唐山地震,震源深度均在13km左右,汶川地震为18km左右。2、地震波地震时产生的波动称为地震波,它以弹性波的形式山震源向周围辐射传播。地震波可分为体波和面波两大类。在地球内部传播的称为体波;体波辐射到地表(或界

4、面)时,激发出沿地面附近传播的波称为面波。体波按传播方向与介质质点振动方向的关系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纵波的传播方向与介质质点振动方向一致,它使介质质点间发生更替的张弛和压缩。纵波的振幅小、周期短、传播速度较快,平均为5〜6km/s,为横波速度的倍。横波的传播方向与介质质点振动方向垂直,它使介质质点间发生切变。横波的振幅较大、周期较长,传播速度平均为3〜4km/so面波(L波)亦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介质质点作垂直于地面的椭圆运动,形似水的波浪;另一种是介质质点在地面附近作垂直于传播方向的运动。面波的传播速度最慢,但其振幅最大、周期最长,因此是地震引起地表破坏的主要因素

5、。3、震级和烈度地震的震级和烈度是地震强度的两种表示方法。震级是地震能量大小的量度。震源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它是用地震仪记录的地震波测定的,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强烈地震释放出的弹性波能量是十分巨大的,如一次&5级地震的能量是3.6X1024尔格,相当于100万kW的大型电厂10a发电量的总和;一枚氢弹爆炸所释放的能量为4X1022尔格,还不及一次8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迄今,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大地震是1960年5月22日发生在智利海边的8.9级地震。需指出的是,震级与能量不是简单的比例关系,而是对数关系,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约差32倍。我国根据地震震级大小将地震分为:小地

6、震(M〈3)、中等有感地震(3WMV4.5)、中强地震(4.5VMV6)、强烈地震(6WMV7)、大地震(7WMV8)、巨大地震(M28)。烈度是指地表及建筑物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我国现在采用的是12度烈度表,概略为:3度以下:通常人无感觉,只有地震仪能记录到;3〜5度:人有不同程度的感觉,吊灯晃动,但无破坏;6度:器物倾倒,房屋有轻微破坏;7~8度:房屋严重破坏,人畜大量伤亡;9〜10度:房屋大部倒塌,山崩地裂,灾害严重;11〜12度:房屋普遍倒塌,山崩地滑,河川改观,灾害更重。地震发生后,通过对震区的宏观调查,并在地形图上标明各居民点的地震烈度,然后把烈度相同的点用

7、圆滑曲线连起來,即为等震线图。等震线图通常呈不规则的封闭曲线,其长轴方向往往与震源断层走向一致。二、地震地质作用地震作用是地壳或岩石圈内地应力不断积累并超过岩石强度而断裂或使原有断裂重新活动的过程,它一般可分为孕震、临震、发震和余震四个阶段。1、孕震阶段这是地应力或应变能量的积累阶段,一般要历时几十年、几百年甚至更长。历时长短主耍取决于震区构造运动的速度、地质构造特征和岩石强度等。2、临震阶段地震前在震区常会出现一些预示地震将要发生的前兆(异常),主要冇:(1)地应力及地形变异常:地应力变化异常并促使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