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混凝土的温度裂缝与控制

浅谈混凝土的温度裂缝与控制

ID:46750641

大小:6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7

浅谈混凝土的温度裂缝与控制_第1页
浅谈混凝土的温度裂缝与控制_第2页
浅谈混凝土的温度裂缝与控制_第3页
浅谈混凝土的温度裂缝与控制_第4页
浅谈混凝土的温度裂缝与控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混凝土的温度裂缝与控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混凝土的温度裂缝与控制【摘要】通过现场观察和查阅冇关混凝土内部应力方面的专著,对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现场混凝土温度的控制和预防裂缝的措施等进行阐述。【关键词】混凝土;温度应力;裂缝;控制引言这些混凝土结构,由外荷载引起裂缝的可能性较小,而由水泥水化过程中释放的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产生的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是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是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一、温度收缩裂缝的基本特点1.1收缩变形的特性及影响因素一般混凝土最终收缩应变约为(3〜5)X10-4,其特点是早期收缩快

2、,半年内可完成笫1年收缩量的80%〜90%,—年后仍发展但己不明显。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混凝土强度等级、水泥品种、水灰比、坍落度、掺和料、外加剂品种、养护(保温、保湿)和体表比及环境等因素。1.2温度变形的特性及影响因素混凝土温度线胀系数一般为1.0X10-5/°C,其变形随温差升降而变化,一般发生在混凝土浇筑终凝到建筑物使用1〜3年内。其影响因素有季节温差、内外温差和口照昼夜温差。1.3温度收缩裂缝的基木特点(1)温度裂缝由收缩和温度变形共同产生,其分布一般为收缩和温度两种裂缝的组合,随环境湿度和温度而变

3、化,随时间的延长而发展,裂缝的开裂和危害程度往往较单一的收缩或温度裂缝严重。(2)根据不同工程裂缝出现的时间、发展与变化,以及分布、形状、尺寸等特征,一般可分为以收缩变形为主或以温度变形为主,实际工程中较常见的是以收缩变形为主的温度收缩裂缝,一般发生在混凝•十浇筑后半月至数月之内,在一年以后趋于稳定,变形极小。(3)主要影响的部位及构件是底层和顶层,房间的梁板构件以及基础梁、挑檐、栏板等外露构件。二、混凝土结构温度裂缝的控制措施2.1设置后浇带及控制温度收缩应力的措施(1)设置后浇带后浇带是列入《钢筋混

4、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3-2002)中,目前设计人员常用的方法是利用混凝土早期收缩量大的特征,其设计思路是“以放为主”。主要作用是释放早期混凝土收缩应力,减小以收缩为主的变形。规程虽然对后浇带的间距、宽度、钢筋处理、浇筑时间有较明确的要求,不少资料対此也有介绍,但是结合多年来対南方地区一些较大型超长工程的设计施工看,深感对后浇带的做法必须了以重视。如设计施工处理不好,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留下结构隐患。因此就后浇带的具体做法提出几点看法:%1间距:规程规定为30~40mo应根据具体

5、工程结合建筑物长度、气候环境特点综合考虑,一般以控制在30m左右为宜。%1位置:宜安置在小跨梁开间或受力较小的部位,一般可在梁跨1/3处;平面布置时,要注意梁的布置宜平行于后浇带以免梁截断太多;视具体情况可沿平面非直线宜曲折通过。%1宽度:规程规定800~1000mmo建议预留的宽度耍考虑满足钢筋错开搭接的要求。可允许在1000~1200min间。%1钢筋:目前对后浇带内梁纵向钢筋处理有两种做法。第一种:梁、板钢筋均断开后搭接(规程要求),但由于梁钢筋搭、焊接处理筋多截面小操作怵I难,质量不易保证,易给

6、结构造成隐患;第二种:板钢筋断开,梁钢筋直通不断。处理措施:梁上部钢筋、腰筋及板墙钢筋应断开后错开搭接或必要时先搭接后补焊。梁下部钢筋不断开,可适当加大配筋率。这样既可大大减小梁钢筋全部不断开对混凝土收缩形成的约束,又可避免梁钢筋全部断开后造成的钢筋搭、焊接困难,这种处理方法多年来已在一些工程中得到较好地使用。%1浇筑时间:JGJ3-2002规程要求,宜在两个月后且补浇筑后浇带混凝土时的温度宜低于主体混凝土浇筑时的温度。由于混凝土早期收缩量最大,相对1年的收缩量,半月约占30%〜40%;1个月约占45%

7、〜55%;2个月约占65%〜75%;半年约占80%〜90%,故应按规范执行,一般应保证两个月后浇筑;当两个月后主体施工未完,可延后浇筑后浇带混凝土。%1后浇混凝土:釆用无收缩或微膨胀混凝土,强度较主体混凝土提高C5级,施工图设计要特别注明施工单位应注意的问题:后浇带两侧宜设钢筋网片,防止主体混凝土流入后浇带;在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应清理凿毛两侧,浇筑时耍振捣密实,并精心养护;后浇带两侧支撑应保证稳定可靠,后浇带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时方可拆除竖向及底模。(2)冇针对性地控制温度收缩应力的措施%1加强屋面保温隔

8、热措施,采用高效保温材料,严格满足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1屋面板、外廊板、阳台板等外露现浇板(含施工期间主体暴露时间较长的室内现浇板)以及板跨大于4m且采用泵送混凝土的双向连续板等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板,均应在板面(即板的受压区)配置不小于08@200的双向钢筋网片,或支座钢筋隔一全跨贯通,但间距不宜大于200mm,配筋率不宜小于0.2%o以上板在有受力钢筋处,实配钢筋应考虑温度收缩应力影响予以适当增大。%1框架梁及所有现浇梁凡高度60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