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固沙树种樟子松的造林技术

浅谈固沙树种樟子松的造林技术

ID:46750118

大小:6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7

浅谈固沙树种樟子松的造林技术_第1页
浅谈固沙树种樟子松的造林技术_第2页
浅谈固沙树种樟子松的造林技术_第3页
浅谈固沙树种樟子松的造林技术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固沙树种樟子松的造林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固沙树种樟子松的造林技术【分类号】:S68樟子松是耐瘠薄土壤的树种,通常在沙土和山地石砾沙土上形成纯林。樟子松是阳性树种,非常洗光,具有抗寒、抗风沙、四季常青、速生等特性。因而是“三北”地区营造用材林、防护林和城乡绿化的主要树种。我国适于沙地造林的松属是很多的,但东北部干旱草原地区的沙地都处丁北方高纬地带,冬季气候酷寒,樟子松是我国松属树种中最耐寒的树种。樟子松对温度的反应不敏感,耐低温,可耐?40°C〜?50°C的严寒,甚至更低的温度。樟子松是瘠土旱生树种,不苛求上壤。樟子松主根不发达,侧根特别发达,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风倒现象。樟子松在表土中能够发育强大的水平根系网,可以充分

2、利用表土屮的养分和大气降水。樟子松根上发育着I才I状和分支状的菌根,有助于根系吸收有机物质和无机盐类。因而樟子松对水分的需要量很少,所以,被称为治沙固沙造林的先锋树种。1、造林地的选择樺子松造林应选择派水良好、湿润的中等肥力的土壤,山地石砾沙土、粗骨骼土、河岸沙地及其他上壤层瘠薄的地段,适宜栽植樟了松。在流动沙丘和半固定沙丘造林,必须实行固沙造林,首先应做到如何保护松树免受沙埋、沙割及风蚀的危害。2、造林整地樟子松造林地整地,以往是块状整地,此种方法适于林区的森林更新。带状整地,根据草层繁茂程度,带宽50〜70cm,为了避免引起土壤风蚀,整地应垂直主风向进行;穴状整地,环山机械开沟整

3、地,用开沟犁沿等高线坡度18。以下的地带20〜28cm,在雨季进行,第二年进行回土,重耙一次,做到沟土饱满、耙细、压实。风沙危害的地方随开沟造林,此种方法适用于集中连片。在整地的过程中,必须适当保留原有草层,作为松树的保护物。3^樟子松造林方法(1)苗木的保护和处理保护苗木根十分重耍。起苗时耍尽量保持苗木根系完整和湿润。樟子松是针叶树种,苗木地上部分再生能力弱,尤其是顶芽,一旦破损,很难长成树干通直的良材。地下部分根系有很纤细,稍不注意就易枯干、折断,使成活率降低。因此,掘苗、选苗、运苗、栽苗是樟子松造林的关键环节。掘苗、选苗、包装、运输、假植等各道工序应努力缩短时间、避免苗根被风吹

4、日晒。耍选择顶芽饱满、茎干粗壮、根系发达、无双苗、随包装、随运输、随栽植。可以晚间运苗,白天栽植,苗木运到造林地要及时假植起來。栽苗时要勤拿少取,苗木罐中不能离水。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采用水浸苗根很苗根蘸泥浆等方法处理苗木。(2)苗木的包装和运苗樟子松苗木选好后每百株捆成一包,用草帘包装,草根相对,苗稍向外进行捆包。要浇足水,远距离运输途中要多次浇水,以保持苗木根部湿润。(3)樟子松裸根根苗栽植方法樟子松裸根根苗栽植方法,适用于大面积造林,可分穴植和缝植两种。穴植是在挖好的植树穴栽苗。缝植是在整好地的造林地块,用镐或锹挖开土层,将苗木放入缝内,使苗根与土壤密接,然后填土、压实。在干旱地

5、区营造樟子松裸根,造林前2年要在秋季用土将树苗埋土防寒,第二年撤土,形成侧方庇荫。(4)樟子松造林新工艺1985年开始推广应用樟子松抗旱造林新工艺。采用新工艺法,造林后不用培土防寒、铲趟抚育,改密植为稀植,简化了育苗工序,一次成林。樟子松造林新工艺分容器苗造林不受季节限制,不缓苗。春季4〜5月份将笫二年生苗起下,移入塑料袋内,装满土,敦实,不窝根。将装好的苗木袋紧密地摆入宽1.2m、长10~15m的平底槽型低床,摆好后将袋间缝隙用土填满,灌足水同常规育苗管理。培育1〜3年,根据造林对苗规格的要求,出造林,造林时间在雨季进行效果好。在运苗和假植时不要把土坨弄散,保持苗根土,放入栽植坑时

6、苗要直立,同时将塑料袋拿下收回处理,培土踩实。栽时留出蓄水坑,有利于蓄水保活。移苗桶移植樟子松大苗造林。根据移植苗木大小,选择适宜的移植桶,一般4〜5年生苗,选上口直径40〜45cm,高30cm的移植桶;6〜7年生苗,选上口直径60〜65cm,高40cm的移植桶。移苗时,先将移植桶套在移植苗木周围,苗干在移植桶中央,然后用锹贴移植桶壁向下挖土,边挖土边往下压移苗桶,当挖到30〜40cm深,土坨与移植桶上口齐平时,再往下挖10cm,用锹切断相连的根系,插上桶底,将苗轻轻移到坑处外。移植过程中,土坨10cm,栽植时耍将土坨植苗坑壁结合初填土踏实o作者简介:侯美华(1970-)女,专科,林

7、业工程师,现从事营林、造林工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