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论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ID:46745380

大小:73.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27

上传者:U-7604
浅论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_第1页
浅论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_第2页
浅论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_第3页
浅论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_第4页
浅论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浅论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课堂教学屮的徳育,就是要将徳育&lclquo;寓于ferdquo;“融入”教学活动中。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德育,教师是关键。教师不仅耍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价值观,确立“每节课都是德育阵地”的意识,述要研究课堂教学中德育的切入点、学科教学中德育的形态、研究渗透在教学中的道德影响.而且,教师要注重自我人格修养。强化人格魅力,在口常课堂教学中发挥道徳表率作用。徳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徳育也是当前课改的重要指导思想。止如赫尔巴特所说,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口的。学校德育的形式和渠道很多,但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这是因为,一方面,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在课堂上,这为课堂教学中实施德育提供了时间保证;另一方面,各学科都有丰富的德育内容,这为课堂教学中的徳育提供了素材支撑。渗透在课堂教学屮的徳育由于结合了学科教学内容,采用的是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点滴浸润的方式,为学生接受、领悟和内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为此,我们应重视课堂教学小的德育研究。•、课堂教学中德育应坚持的原则课堂教学中的徳育,就是要将徳育“寓于”“融入” 教学活动。这种徳育有别于纯粹的徳育课和徳育主题活动,必须遵循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基木耍求,坚持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原则。(一)坚持方向性与科学性有机结合的原则课堂教学中的徳育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要给受教育者灌输正确的思想观点和道徳规范,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积极的行为;要将道徳教冇与国情、社情和学情结合起来,帮助学生领悟和掌握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方法;耍面向全体学生,全而提高学生素质;述要重视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课堂教学中的德育还必须坚持科学性原则。课堂教学中,无论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述是德育活动,观点与方法都应当正确反映客观现实,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事例和数据要真实可靠,规律和原理要提示事物的木质,说理要实事求是、合乎逻辑、贴切自然,不牵强附会、不生搬皱套、不随意发挥。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只有坚持方向性和科学性的有机结合,才具有说服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二)坚持体现学科特点、贴近教材的原则把德育渗透到具体学科内容小,使传授科学知识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使德育融注于知识载体Z中,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里。德育和智育水乳交融,有机联系,徳育便可知可感,有血有肉,便会具有较强的可接受性。不同学科渗透徳育有其共性:都以知识为载体,寓徳育于知识学习和训练过程中。但由于屮学各门学科的性质、研究对象和范围不同,教学方式方法也存在差异,I大I此不同的学科 教学渗透徳育也就有自身特点。这要求我们根据学科个性,发挥优势,把握重点,分清主次,准确发掘教材内蕴的德育因素,选择合适的途径和方法,讲究渗透艺术,使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与思想品德的形成相得益彰、互相促进。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还耍贴近教材。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内容应是教材中所应有的,课堂上的德育应依据教材内容去进行,绝不能牵强附会,“为德育而德育”o教师应切实使学科德育与知识教学、技能训练融为一体,而不能使之成为“两张皮”o(三)坚持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的原则课堂教学屮的德育渗透,要从实际岀发,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教学小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个性斧异,确定渗透内容的重点、深度、广度,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面对个性各异的学生,教师要I大I人而异,区别对待,加强教育的针对性。要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联系社会现实生活和学生的思想实际,选取那些意义重人、说服力和感染力强、具有吋代气息、学生普遍关心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渗透的切入点;要正面引导、透彻说理、因势利导,避免盲目性;要把明理、激情、导行结合起來,创造条件,指导学生把所领悟的观点、方法变为实际行动,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二、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操作方法德育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是游离于教学活动Z外的独立环节。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方法是实现课堂教育目的、完成德育任务、师生间和 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1)创设教学和长的和谐课堂课堂应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学生作为发展屮的人,是不成熟的社会成员,有接受引导的必要。教师既不能强行灌输、机械训练,也不能价值中立、崇尚道徳相对主义,而要在尊重学生与积极引导上寻找结合点。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在引导学生知识学习的同时加强徳育指导。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在过程屮既负有对学生引导的责任,乂有对自己的教育信念和行为进行反思、重构的责任。教师耍在师生不断的交互活动中重新认识学生和自己,在看到学生道德而貌发生变化时看到自身教育的力量,看到H己的教育素养也在提升从而实现教学和长。和谐的课堂教学必须富有情感性,教师在教学过程屮要倾注自己的感情,以情动人,以情育人,激发师生间的共鸣共振,产生扣人心弦的力量,创设融洽的氛围。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要有知识的交流,还要有思想和情感的交融。这种交融对进行徳育渗透十分有利,可以使学生触景生情、知情明理,达到内化的实效。(-)平视学生并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自然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必须蹲下來,以真诚、热情、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以学生的视角观察生活、审视社会,努力建 构学生喜爱的课堂。平视每一个学生,和学生进行平等对话,施教者与受教者是平等互动的关系,受教育者之间也拥有平等对话的权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考虑学生的感受,体贴关怀学生,在课堂上允许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岀发,有自己的理解,不以权威的角色抑制学生的创造力;耍降低教师的控制欲,给学生自rti思考、自由发表的空间;耍控制自己的表达欲,不要让课堂变为“一言堂”。(三)讲究德育工艺。淡化德育痕迹有效的教育是在“润物细无声”+进行的。课堂教学屮的徳育要注意方法与效应的对称。古人说,写文章“理不宜指也,故即事以明理;情不可以显岀也,故借物以寓情”o我们一方而要深入研究德育工艺,在课堂教学中善于隐藏直接的德育目的,注意因势利导,淡化德育痕迹,让德育的过程变得流畅自然,从而增强德育的渗透性和效果。另一方面,要按学科自身的教学特点,结合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口然地在课堂教学屮渗透徳冇,避免牵强附会、生搬硬套地硬性渗透。特别需要注意的事,不耍因为强调把德育放在首位,就非得在每节课都戴-顶德育“帽子”0其实,在课堂教学屮重视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的培养、良好学风的养成就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另外,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一系列要求和对它的不断践履,如:遵守集体的学习纪律、有序进行学习的自我约束、完成学业任务的努力、各种作业与操作的训练等,都可以使学生内化一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则,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挖掘教材中的徳育内容并重视课童上的随机教育学科教材中大量内容并没有德育材料,也很难直接止面进行道德教育,但是任何科学都是客观规律的揭示和反映,都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各科教材中除了明显的徳育材料外,还存在一些隐含的徳育因索,教师备课吋应善于把这些蕴含在科学知识中的德育因素挖掘岀来,寓德丁教,把德育内容科学、灵活、生动地融会于教学过程小。教师耍结合班级和学生的实际,科学地渗透品德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小,经常会岀现思想道德教育的某些契机,教师要善于及时抓住。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必须做有心人Z外,还必须要有教育的热情、广I•専的知识、高超的艺术。注意随机引导,抓住时机进行德育渗透,其教育效果将十分显著。良好的习惯是形成优秀道徳品质的基础,也是学科教学徳育渗透的重要一环。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是随时可以做到的,教师右责任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反复对不良习气其至恶习给予纠正,引导学生逐步克服。三、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徳育,教师是关键杜威曾说过,道德目的应当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并在一切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不论是什么问题的教学。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形成品德”这句尽人皆知的话就成了托词。耍实现教学屮的道德H的,教师承担着关键责任。(一)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徳育认识,增强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徳育的自觉性 1.树立止确的课堂教学价值观。教师课堂教学的价值观念具有指导教师制订教学目标和定向实践行为的作用。只有在教师的头脑中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并在教学实践屮有意识地、持久地去践行,才能使教师的新价值观与新教学行为联系、共创、互动起来,并贯穿于改革的始终。教师正确的课堂价值观的构建,有赖于教育行政部门和校长运用科学发展观,站在民族复兴的高度认识学校德育。升学率固然重要,但决不能以削弱德育为代价來换取智育的加强;决不能以思想道徳水平的下降为代价换取受教育者文化水平的提高。如果学校面对激烈的生存竞争而屈服于“目中无人”的“以升学率论英雄ferdquo;的畸形教育,那么学校发展所积淀下来的就只有单调的升学人数和考试分数,就不可能形成丰厚的学校文化。因此,学校应当逐步探索对教师的评价机制,引导教师从纯粹的抓教学质量的“应试教育”向抓学生综合素质全而提高的“素质教育”转变。2.确立“每节课都是德育阵地”的意识。教育的口的是为了人,这决定了教育必定立足于人的完整生命的塑造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德育是构成主宰、凝聚和支撑整个生命成长进而获得幸福人生的决定性因素。课堂教学中必须包含道徳目的或善意,必须包含有价值的内容或产生有益的影响,必须采取合乎道德的方式或道德上可以接受的方式。课堂教学不仅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它们的口的述必须合乎道德。教学不仅是一种有意施加的影响,这种影响还必须出白善意。因此,要增强寓德育于课堂教学中的口觉性,把德育的渗透落实到从教学设计、课堂操作到效果测评的全过程,而非支离破碎的,或仅仅是在教学活动的某个环节、某儿个环节中的渗透。 (二)加强课堂研究,探索教学规律。掌握课堂教学中实施徳育的有效方法1.要研究课堂教学中德育的切入点。由于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知识经验的积累是基础,对教育内容的领悟、接受、内化是关键。要从规范行为习惯抓起,从提高基本索质做起,比如:教育学生站在惜吋守信的高度认识上课迟到的问题,站在诚信的角度认识考试违纪违规现象,站在“今天作业好的学生,就是明天成绩好的学生,就是后天服务态度好的公民”的角度來认识作业质量问题。有学生遇到困难问题就退却、放弃,我们在耐心引导和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要让学生明白我们所作的努力决定了问题解决的成败与否,进而让学生明白“今天的努力程度如何,决定了我们以后的生活质量如何”,等等。这些都是学科德育的切入点。2.耍研究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形态。德育是通过一定的载体来实现的。要根据学科特点设计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全方位、多渠道的德育体系,以凸现和加强学科德育。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明显的思想资源、教材暗含的价值取向、学科知识及其背景,还有其中蕴涵的思想和方法及其背后的动人故事和学科发展屮所形成的学科文化。这些内容承载的是科学家们在长期科学研究过程屮形成的深刻而稳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包括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等,尤其是科学精神最为基本,最为重要。这些就是学科小的德育形态,但往往又是学科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3.要研究渗透在教学中的道徳影响。学科教学如果一味地灌输,其重心如果放在学生被动的学习和排他性竞争上,学生形成的将是个人主义的意识和习惯。学科教学的重心如果放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贡献、相互合作和互惠共享上,学生养成和不断发展的将是参与民主生活的意识和习惯。民主的课堂氛围能增强 道德感染力,营造民主课堂气氛的最佳方式是教师以民主作风对待学生。教育学生平等待人的最好方式是教师平等地对待学生,教育学生关心他人的最有效方式是教师关心学生。教师在课堂生活屮对待学生的态度和作风,对学生品徳形成、发展的影响,远胜于他们口头上的道德教导。道德不是教会的,而是需耍感染的。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德育,最为可靠的是具有道德感染力的集体生活氛围,以及教师的道德表率作用。学生长期生活在团结友爱的课堂中,耳濡目染,将习得关心和体谅他人、乐意合作和分享等亲善品质。相反,学生长期生活在人际关系紧张、相互戒备、充满敌意和排他性竞争的课堂气氛中,久而久之,形成的将是自私褊狭、互相猜疑、互不合作其至相互攻击等破坏性品质。(三)注重人格修养。强化人格魅力,在FI常课堂教学屮发挥道徳表率作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交往不仅是知识的传递,也是感情的交流,教师的言行举止都有教育作用。他的目光、手势、话语、情感都能起到熏陶感染学生的作用。学生有许多情操、志趣、爱好,人部分是宜接从他们所崇敬的教师那里摹仿、学习来的,教师的为人师表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对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和高尚情操大有帮助。教师形彖本身就具有教育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学什么,怎样学都有赖于教师的指导。而这种指导成功与否与教师口身形象即教师木身的职业道徳形象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教师自身形象的直接体现,就是教学中的“讲台形象”o教师的“讲台形象”是教师索质的综合体现,是教师学识、才干、教学技巧和品德修养等多方面素质的集中表现。因此,在教学小,如果教师在学识、思想、仪表、操行等方而都能显示出较为完美的形象,就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非语言行为的作用,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中的德育绝非是“为德育而德育ferdquo;,而是结合学科内容或学科教学的情景,因势利导,由感而教。要真正做到这一点,除了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以外,还必须具有教师的人格魅力。乌中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学生长期与教师相 处,教师高尚的道徳情操,高度的责任感和献身精神,诚恳正直、胸怀坦荡、宽厚谦和的人格魅力都对学生品德形成起着示范、引领作用。事实上,当教师不断加强自身人格修养,展示自身人格魅力的同时,又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止所谓“身教重于言教&r、dquo;。</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