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派研究学术动态

桐城派研究学术动态

ID:46741943

大小:7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7

桐城派研究学术动态_第1页
桐城派研究学术动态_第2页
桐城派研究学术动态_第3页
桐城派研究学术动态_第4页
桐城派研究学术动态_第5页
资源描述:

《桐城派研究学术动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桐城派研究学术动态曾光光桐城派自清初产牛以后就毁誉掺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具末流被斥为“谬种”。桐城派末流在新文化运动中所扮演的角色使它长期受到学术界的冷落。以20世纪80年代为界,1920年至1980年间,桐城派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薄弱环节,为数不多的研究成果也主要集中在文学领域。直到1980年以后,对桐城派的研究成果才H益丰富,研究视角也日益多样化。下面就对与本文选题有关的学术研究状况作一简要的回顾与总结。(一)1980年以丽的研究状况早在20世纪20年代,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倡导者Z—的胡适就提出要实事求是地研究桐城派,他在1922年所写的《五十年来屮国

2、Z文学》中一方面认为桐城派的中兴是临死者的“回光返照”,一方面乂认为“桐城派的影响,使古文做通顺了,为后來二三十年勉强应川的预备,这一点功劳是不可埋没的”。[1]他在30年代曾对其学生魏际昌说:“桐城派出在我们安徽,过去叫它作谬种,妖孽,是不是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呢?希望能够研究一下。”[2]胡适这种客观的态度对以后的学者冇相当影响。1930年,姜书阁在《桐城文派评述》中认为:“平心思Z,不当以其(指桐城派,笔者注)短处而尽抹杀Z也,即民国以来,新文学Z鼓吹,恐亦非冇此派通顺Z文章为Z过渡,不易直由明末Z先秦两汉而一变成功也,唯过渡太长,为不值耳”。[3]1932年,周作人在

3、辅仁大学演讲《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在谈及对桐城派的评价问题时说:桐城派古文固然阻挡了中国言志文学的发展,但“今次文学运动的开端,实际还是被桐城派中的人物引起来的”。因为新文学不是横空出世的产物,它的产生与民族文化、传统文学有着无法割舍的联系[4]。陈子展的《屮国近代文学之变迁》[5],钱基博的《现代中国文学史》L6J,在涉及桐城文派的评价时也采用了客观分析的态度。新屮国成立示不久,桐城派研究一度吸引了部分学者的目光。1957年至1962年间,《光明口报》、《江海学刊》、《文学评论》等刊物先后发表了一些冇关桐城派研究的文章,但大多集中在“义法”Z类的具体文论的探讨。1963

4、年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桐城派研究论文集》就是对这一阶段桐城派研究的总结。综观“五四”以后到20世纪70年代的桐城派研究,学者们基木上都是从文学维度展开对桐城派及其人物的研究,对于桐城文派在文学发展史上的作用、地位,论者人多予以或多或少的肯定,认为桐城派'‘继承了中国文论以前的传统,加以总结发展,给散文建立了较为系统的理论,这是应该在中国文学史上引起注意的大事”。[7]学者们在普遍认可桐城派文学贡献的同时,对桐城派的基木政治倾向与社会作用,人多予以彻底的否定。[8]在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对桐城派的研究虽然主要集屮在文学领域,但也有个別学者开始从文学以外的其他视角研究

5、分析桐城派,从具体文化领域來分析桐城派的研究趋向初露端倪。早在上世纪20年代末,刘声木就编撰了《桐城文学撰述渊源考》。该书不仅收集了丰富的桐城派有关人物的资料,还以师事、私淑、书院教育等传统教育方式为纽带,将桐城派传承历史中的几乎所有成员进行了有序排列。[9]姜书阁在《桐城文派评述》中认为:同、光年间,“西洋学术,稍稍输入”,桐城派所以能跟上时代步伐,就在“曾国藩Z提侣改革,可以勉强应用”,并认为在维新变法时期,康冇为、梁启超“更就桐城通顺Z基而改造Z,遂形成当吋风行Z报章文字,于新思想Z介绍,及革命之成功,不无相当助力”。桐城派末流之灭广就在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时事儿

6、经变迁,而末流不知顺应,徒为沿袭,桐城派遂渐蔽,以致不可复救o"[10]虽然姜书阁把康、梁列入桐城派有失偏颇,但可以看岀姜氏已经洞察到晚清桐城派与时代、与社会思潮之间的关联。梁启超在上世纪20年代撰写的《清代学术概论》中认为方苞“尊宋学”,“好为文”,以“程朱以來之道统自任,而与肖时所谓汉学者互相轻”。梁启超对桐城派评价甚低:“此派者,以文而论,因袭矫揉,无所取材,以学而论,则奖空毓,阀创获,无益于社会。”[11]虽然梁启超的评价有偏激之处,但他已经开始从学术的角度对桐城派进行分析研究。1947年,郭绍虞在《屮国文学批评史》(下册)屮将桐城派的兴盛与清代学术思想联系起來研

7、究,[12]他认为:桐城派“推崇程、朱,而又不废考据,无论如何,较诸明代及清初Z为古文者,总是切实一点,总是于古学有所窥到一点,故能言之有物。同时,乂能不为清代学风所范围,即在考据学风正盛之际,也不染具繁征博引,臃肿累坠之习,而以空灵雅洁之古文矫之,故又能言之有序。有物有序,自然易于转移一时之视听。”[13]以上这些观点虽然零星,大多也没有貝•体展开论述,但对以后的桐城派研究有着箪路蓝缕Z功。(二)1980年以后的研究状况20世纪80年代以后,全国学术空气的重新活跃,使桐城派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艺谭》、《学术论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