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740302
大小:6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7
《浅议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摘要]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探究发现-拓展递进、创设情境-设计问题串、课前学-教后练、底线知识测试等多种教学策略来实现有效教学。[关键词]有效教学情境问题[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6-0139-01多数学生认为高中物理是一门很难熟练掌握的学科。但经过月考后与学生的多次交流,我逐渐认识到要改变现状,需改变学生对课堂教学激情不高、课堂气氛不浓的局面。首先要解决的是:向教学要效益、要成效。经过一个阶段的教学对于物
2、理学科,学生能够保持高涨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明显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这就是有效教学的基本内涵。下面我将谈谈有效教学的策略。一、创设情境•探究•拓展该策略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探究,教师还课堂给学生,当好学生的配角,引导学生做到在启发中思考,在探究中体验获取知识的快乐。教学片段:《单摆》。创设情境:一位广州人冬天去哈尔滨旅游,在一家超市以高价购买了一台精致的摆钟,买的时候发现它走时很准。回到广州不到两天就走时相差一分多钟。后来,他求助了“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准
3、备与该超市打一场索赔官司,消费者协会调查研究发现产品货真价实,那问题出在哪呢?学生猜想:可能与温度、摆长、地理位置、重力、重力加速度等有关。探究问题:影响摆钟周期的因素是什么呢?学生猜想:单摆的振动周期与摆球的振幅、质量、摆长有关。实验探究:控制变量法。拓展递进:能否利用自制的单摆来计时?例如测量一分钟的心跳次数。这种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在一种自由宽松、生动有趣的情景中学习,这样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智力的开发,教学效果必然增强。二、设计问题串•引导•启迪当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启动的时候,教师精
4、心设计的提问会引起学生的悬疑,激发他们的认知冲突,使其思维处于高度自觉和主动的地位,从而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上来。教学片段:《牛顿第一定律》。创设情境:汽车厂里做的一个汽车碰撞实验视频。问题1:当车遇到障碍物,紧急刹车时,车很快停下来了,坐在驾驶座上的假人继续向前运动的原因是什么?问题2:坐在驾驶座上的假人继续向前运动。会造成什么后果?问题3:刹车时,如何避免像视频上危险情景发生?对人和车有什么要求?这种教学可以改变沉闷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一种自由宽松、生动有趣的情景中学习,刺激学生“
5、发现的兴奋感”,把学生的学真正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轴心,引导学生深入“角色”,从而建立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结构。三、课前学•教后练可能很多人认为这些谁不知道?要做到有实效还需要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准备课前学-教后练,必须让学生知道课前到底哪些是自己该解决的问题,哪些是我听完一节课以后应该巩固和落实的知识。这样坚持才能达到“积小流,而成江海”,才可以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案例:《运动快慢的描述一速度》。课前学:学习目标:(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的计算公式;(2)知道平均速度是粗略描述变速直线运
6、动的物理量,瞬时速度是精确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物理量,能区分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3)会应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问题预设:(1)汽车速度计测量的是平均速率,还是瞬时速率?(2)人步行的速率大约为l・5ni/s,是指平均速率还是瞬时速率?(3)平均速度是最大速度和最小速度的平均值吗?如何计算平均速度?瞬时速率是瞬时速度的大小吗?平均速率是平均速度的大小吗?教后练:典型习题1.(基础题)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s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是A.0.25m/sB
7、.0.2m/sC.0.17m/sD.无法确定2.(选做题)一辆汽车以速度vl通过前三分之一位移,以速度v2=50km/h通过其余位移,且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37.5km/h。那么,汽车在头三分之一位移中的速度大小V1为多少?一节课上完也不代表这节课就结束了,更需要重视课堂的延续,通过教后练,使学生知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到底已经能够解决了哪些问题,这样才能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总之,教学的有效性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采用的活动策略。因此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寻找使用性更强、效果更好的教学方
8、法和策略,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悅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髙。【参考文献】[1]高树浪•建构有效课堂一一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2]陶昌宏.高中物理教学理论和实践[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08,11.[3]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8.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