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739011
大小:6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7
《浅探禅净合流对《聊斋志异》情节设计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探禅净合流对《聊斋志异》情节设计的影响20110401073郑爽摘要:《聊斋志异》受到禅净合流思想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情节的思想内核受到禅净思想的内外力因素影响,但是情节的外在表现形式不完全与教义相同。《聊斋志异》是多教影响下的产物,佛教影响下的善恶结果具有口身承担和轮冋两大特征。关键词:禅净合流;蒲松龄;聊斋志异;情节《聊斋志异》是屮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的志怪小说,情节设计受到禅净合流的一定影响。《聊斋志异》自成书以来就受到较大的关注,但学界对情节设计的探究起步相对较晩。清代评家,如冯镇峦①等人,对《聊斋志异》中的佛教文化研究多集中于序跋部分,他们在止文的分析上仍将《聊斋
2、志异》视为儒教Z书②。五四时期到文革期间,虽然学者对其屮佛教耍素的研究重点转移到正文内容,但由于《聊斋志异》涉及大量“怪力乱神”的题材,学者对其中佛教影响的研究多以贬抑为目的。改革开放后,学界逐渐重视探究《聊斋志异》屮的佛教要素,研究的角度也更加多样化,但研究成果多集中于佛教用语在《聊斋志异》中的体现,如王聿发先生的《V聊斋〉俚曲佛教熟语例释》③等论文;对丁•释教思想内涵的影响,亦有大量专著和论文涌现,如吕扬④、朱琦⑤、蔡斌⑥等人的论述,其着眼点大多定位于“佛教”这个笼统的概念。而禅净合流作为中国佛教史上的一次重要思潮,对宋明以后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屮一些主张在《聊斋志异》屮
3、也有所体现。虽然吕扬先生的《聊斋新说》屮专门有一篇《禅宗教义和聊斋小说》阐释了禅宗对《聊斋志异》成书的影响,但其论述就事论事,以分析禅宗本身推崇的心悟为主,并未深度挖掘“心悟”在情节设计上的其他表现形式。此外,学界对于净土宗的彩响关注不多,对于禅净合流的分析也不够充分。虽然蔡斌先牛在《论蒲松龄的佛学观及其在v聊斋志杲〉中的体现》一文屮提到了禅净合流的现象,但该文仍着墨于探析禅宗影响,对净土宗的探究一带而过。蒲松龄出生于书香世家,《聊斋志异》因其情节曲折生动流传于市井街巷。因此,探究禅净合流对《聊斋志异》情节设计的彩响,上可管窥文人对于禅净合流思想的接受,下可反映市民对于这一思想的认
4、同。故而无论从情节设计的角度还是从禅净合流的角度出发,选题均有一定的意义。由于木文对于聊斋原文多有分析,所用版本皆为《全本新注聊斋志异》⑦,下文不再特别做注。禅宗木强调禅修心悟,净土宗本看重持名念佛。禅净合流后,净土与众生的心%1任笃行辑校•会校会注集评《聊斋志异》[M].济南:齐鲁书社,20()0.%1朱祺,王恒展.《聊斋志异》与佛教文化研究述评[J].蒲松龄研究,2005(01):12-23.%1王聿发.《聊斋》俚曲佛教熟语例释山.文教资料.2009(12).%1吕扬.聊斋新说[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1朱琦.《聊斋志异》佛教文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5、2005.%1蔡斌•论蒲松龄的佛学观及其在《聊斋志界》中的体现[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1朱其铠主编•全新注本聊斋志异[M].北京:人比文学出版社,1989.性紧密联系,同时一些禅僧也将念佛吸纳为日常修习的重要内容⑧。禅宗注重'心悟”,修佛者看重内在的体悟过程;净土宗在宋代禅净融合的阶段时主张持名念佛,虽然持名念佛看似是修佛者自身的一种行为,但实际上它更强调一种他力因素一一追求净土需要借助一种心意之外的形式,念佛即是这种依托。但由于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禅净合流的思想在《聊斋志异》中不可能一成不变地表现为念佛修禅,最终也不一定指向解脱。禅净双修在《聊斋志异》中的表现,更
6、多地外化为禅宗的口力因素与净土宗的他力因素之间统一协调,其结果除了成佛Z外,也可以表现为一种夙愿的达成。内外力的区分以内心的觉悟为界限,因为内心纯洁而得以达成愿望的可称为内力,内心感悟尚不足而需要依托个人的善举或他人的协助的可以称为外力因索。而且《聊斋志异》并非佛理小说,不可能任何情节设计都以迎合佛理为立足点,因此在分析禅净思想对该作品的影响时不可生搬硬套。禅宗思想在《聊斋志异》屮的体现以《乐仲》为典型。当乐仲前往南海时,名妓琼华相随,但由于没有非分之想,怎仲的膜拜时所见极佳——遍海生莲,莲上坐其母。在此,禅宗对其情节设计的影响不可忽视——乐仲因心无杂念而得以完成“朝其母”的夙愿。
7、作者重视内力的作用,在此可见一斑。这也是最为合适的情节设计,如果作者冒昧地将故事记述为乐仲因为心性纯洁在膜拜时得以成佛,未免过于生硬,冇损故事的流畅性。而净土宗对《聊斋志异》的影响则多表现为外力的重要作用。例如《骂鸭》一篇屮,邑西白家庄居民某吃了盗来的鸭子,在一夜之间长满鸭毛且奇痒无比,后央求失主责骂才得以复原。异史氏对此的评论为“一骂而盗罪减”。在这个故事中,盗鸭者寻求病痛解脱,是依托失主批评这种外力而得以实现的。可见,对于内心觉悟述未达到一定层次的人,作者主张借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