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何士光乡土小说的创作特色

浅论何士光乡土小说的创作特色

ID:46737397

大小:6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7

浅论何士光乡土小说的创作特色_第1页
浅论何士光乡土小说的创作特色_第2页
浅论何士光乡土小说的创作特色_第3页
浅论何士光乡土小说的创作特色_第4页
浅论何士光乡土小说的创作特色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何士光乡土小说的创作特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何士光乡土小说的创作特色摘要:何士光作为20世纪80年代屮国乡土小说的优秀代表,其作品重视环境描写,善于剖析农民心灵;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表现乡村的H常生活矛盾;用地道纯正的乡音土语,表达悠远的乡土情怀。关键词:乡土小说批判性乡土语言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屮国文坛,与东部主流文学遥相呼应,西部出现了一片乡土小说创作热。关于这个时期乡土小说的创作,学者丁帆认为:不论是“知青”叙事主体还是部分被叙述对象,他们都以一个外來者的身份,被介入到原本不属于他们的乡村生活中,不同地域色彩的自然景观、民俗风

2、情和乡村生命,便以“他者”的身份进入“知青小说”的叙事空间,从而使部分“知青小说”具有了乡上小说的美学詁性,也就获得了进入中国乡土小说论域的基木理由。[11251何士光就是该时期贵州乡土小说作家的杰岀代表。他的作品既不像沈从文那样充满恬淡古朴的人情美,也不像冯文炳那样不卑不亢、诗意平和;何士光笔下的黔北小镇(青羊场、梨花屯),就像鲁迅笔下的故乡(鲁镇、未庄)一一落后闭塞又颇不安宁。他的清醒和高明之处在于,在悲悯之情充斥当时文坛,大家历数各自悲惨遭遇和不灭的信念时,何士光却在“乡场上”找到了他要传达的时代Z言

3、的人物,在民间社会发现了又一时代的來临。具体來说,何士光乡土小说的创作特色在《乡场上》和《苦寒行》等作品中得到了清晰体现。一、重视环境描写,剖析农民心灵恩格斯曾经指出:“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屮的典型人物。”[2]462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必须建立在典型环境的土壤上,典型环境也需要人物形象来村托,二者互相依托;小说的核心是写人物,如果撇开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去描写人物,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环境描写是为了人物形象的塑造。何士光笔下的梨花屯地处穷乡僻壤,交通闭塞

4、,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冯幺爸、朱二爷等人对这一方水土的感情是复杂的。朱老大这个形象的刻画正是由于这片土地的特殊而显得丰满。由于小农经济意识的影响,朱老大只上过两年小学,对于新的时代生活,作为青年人却茫然无知,他的潜意识里就是一种不思进取的想法,等待着时局來改造自己。于是,他天真地认为,只要时代一变革,旧的一切都消失,所谓的华屋美食、荣华富贵就会光临自己。事实上,大的时代背景是农村已经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很多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都被调动起来。农村改革前,朱老大慑于村丁部的权威,装模作样扛着锄头、挑着

5、算筐混T分情有可原。但是,当大家都在为自己干活的时候,朱老大却不去耕种自己家的责任田,整天依然游手好闲、漂游浪荡地混迹于梨花屯的大街小巷。可以说,朱老大已经被时代淘汰,人生已经病态,只一味地享受。朱老大是一个善于幻想的青年:坚决不干体力劳动,只想干不费力、不吃苦、赚大钱的生意;甚至幻想像FT1螺姑娘的传说一样,希望自家地里长出収Z不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新时代已经到來,可是梨花屯青年人的思想依然受小农意识的束缚,然而真正束缚他们的,是环境的制约。假设朱老大类似的青年能够多读几年书,能够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

6、结果会不一样的。因此梨花屯的乡民所面临的丿力史和心理的负担,是非常沉重的。“梨花场”的一草一木都濡染着作家的心灵,启示着作家的艺术灵感和对日子的哲学思考,从而使作家情不自禁地寓情于自然,同时也借自然暗示自C对H子的理解。这种对生活的理解作家是通过细腻的心理刻画表达出來的,作品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倾注了作者无尽的感情,寄寓了作者对美好的生活理想的向往。作者通过描写“梨花场”,塑造了朱老大、冯幺爸等一•批丰满的人物形象。可见,他的乡土小说遵循了“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创作原则。二、现实主义的笔法,精巧严谨的

7、构局何士光的小说多是用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表现贵州乡民生活状态。代表作《苦寒行》通过対朱二爷父子生活的描述,深刻地揭示出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不能只是生产方式的变革,更应该关注于人物心理的变化。就像何士光所说的:读完作品,“回过头看着自己”是完全必要的。看看朱老大那空洞而顽劣的灵魂,反省一下我们自己,可能也在社会的舞台上演过种种闹剧。英格尔斯认为:“无论一个国家引进了多么现代的经济制度和管理方式,也无论这个国家如何仿效最现代化的政治和行政管理,如何执行这些制度并使之付诸实施的那个人,没有从心理和行动方式,

8、实现由传统人到现代人的转变,那么,这个国家的现代化,只是徒有虚名[3]从传统农民到现代农民的转变,朱老大一样的青年需要,每一个人在面对改变的时候也需耍,这种转变的历程是一条漫长的路,它比从苫寒走向富足更艰难,走上这条路也是需要勇气和力量的。通过朱老大的现实人生,作者并不只是对病态人生、人性的揭露,而是要剖析滋生人性弱点的丿力史文化土壤,对制约人物形象的社会环境进行了多层次多侧面的烛照,这是作家俯瞰历史的气度的体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