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732684
大小:1.40 M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7
《环氧煤焦沥青管道防腐涂料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型建材环氧煤焦沥青管道防腐涂料应用Shallowdiscussionaboutapplicationofanticorrosivecoatingonepoxycoaltarpitchpipe12222张远欣王建瑞金玉贵卢卓肖进伟(1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60;2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甘肃兰州730060)摘要:介绍了环氧煤沥青防腐涂料的基本组成、基本性能、基本技术指标,以及在管道防腐施工应用中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关键词:环氧树脂;煤焦沥青;管道防腐;施工要求Abstract:Thepapergivesanintroductionofbasiccomp
2、onents,propertiesandtechnicalindexesofanticorrosivecoatingaswellasconstructionrequirementsandguidelinesinpipelineanticorrosionapplication.Keywords:epoxyresin;coaltarpitch;pipeanticorrosion;constructionrequirements中图分类号:TQ63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8965(2014)02-0021-03环氧煤焦沥青涂料是一种普遍应用的管道防腐材料,配方适用
3、于多种成型工艺,可调节粘度范围大,适应于不[1~3]近年来从产品到施工环节,其需求量越来越大,施工要求同的生产工艺。越来越严,寿命要求越来越长。广大的中小企业从业人员利用环氧树脂改性煤焦沥青得到的环氧煤焦沥青涂对环氧煤焦沥青涂料的组成、性能等知识还缺乏深层次的料结合了煤焦沥青和环氧树脂二者的优点,成为优良的防认识,而广大使用者对环氧煤焦沥青涂料产品本身及施工腐蚀涂料品种。随着环氧树脂产量的增大,目前已占环氧[4~5]环节也缺乏足够多的了解。本文通过对环氧煤焦沥青防腐树脂涂料的一半。涂料的介绍,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一定的启示,以便其对设计环氧树脂改性煤焦沥青配方时,首先需确
4、定环产品技术及施工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氧树脂的含量,再配以一定比例的煤焦沥青,根据不同环境的使用需求,有时还需要添加一定数量的聚酯树脂来改1环氧煤焦沥青涂料的组成与特点性,然后以一定的配方比例添加其余的如沥青质交联剂、颜填料、增韧剂、其它助剂、溶剂等材料。溶剂对环氧煤经过石油裂解炼制的煤焦沥青中含有92%左右的焦沥青涂料的溶解性十分重要。不仅用来溶解树脂、降低碳,4.5%的氢,C/H原子比为1.7左右,具有耐水、耐湿、黏度及改善加工性能,而且还对涂料的粘结性、防腐性等抗霉菌、耐磨等优点。煤焦沥青涂料漆膜不透水,例如把有影响。采用混合溶剂如甲苯、二甲苯、重质苯、丁醇、煤焦沥
5、青浸入水中10a,其吸水率仅0.1%~0.2%。煤焦丙二醇、乙醚等,它们对环氧树脂和煤焦油都有很好的溶[3]沥青涂料漆膜还耐一些化学品的侵蚀,涂料对未充分除锈解性且不会发生析出现象。的钢铁表面仍具有良好润湿性,且这种涂料价格低廉,固以上述方式制作生产的环氧煤焦沥青涂料在施工时体含量高,可获较厚涂膜。温度的变化对煤焦沥青的影响还需配以相应比例的固化剂,常用的固化剂有脂肪胺类(很大,冬季容易脆裂,夏季容易软化。加热时有特殊气味;如己二胺、二亚乙基三胺等)和低分子聚酰胺树脂。固化加热到260℃在5小时以后,其所含的具有毒性的蒽、菲、剂的选取取决于所配制的环氧煤焦沥青涂料的性能
6、,有时芘等成分就会挥发出来。因此,煤焦沥青涂料往往需要改为了获得特定的性能还需对固化剂进行改性等工作。当涂性,煤焦沥青改性就是在煤焦沥青中添加外掺剂从而达到膜固化干燥后,整个涂膜体系中通过交联反应,就会生成克服煤焦沥青缺点的目的。一种立体连续的网状结构的涂膜。这种体系的涂膜,具有环氧树脂分子结构中含有活泼的环氧基团、羟基及较佳的耐热性、粘结力、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和较好的耐醚键等极性基团,容易与多种类型的固化剂界面产生电磁化学腐蚀性能。通过对某涂料公司的环氧煤焦沥青涂料产吸附或化学键,从而形成不溶、不熔的具有三向网状结构,品模拟试验检测表明,这种涂料能耐受一定时间10%的
7、使树脂机械强度高、粘接力强,并具有优异的耐化学介质硫酸、10%的盐酸、10%的氢氧化钠以及盐水溶液的腐蚀。侵蚀的性能、成膜性能和防腐蚀性能。这使得环氧树脂成因为环氧煤焦沥青涂料如此优异的各类性能,所以,为先进复合材料中应用最广泛的树脂体系,可配制成不同具有极其广泛的用途。例如,因为它极佳的粘接性,在建基金项目:甘肃省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甘财教[2012]129号);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甘财教[2012]90号(1216-03)>;兰州市研政产合作项目<兰财建[2012]151号(2012-02-98)>。2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