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727960
大小:1.16 M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7
《沙市胜利街余上沅地块活化“里应外合”策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沙市胜利街余上沅地块活化“里应外合"策略研究曾祥珂(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湖北荆州434000)摘要:“里应外合”作为一种思想策略,从时间范畴对比人们过去与现代生活方式的差异。落实到街区的空间范畴上,试点于余上沅地块,结合“里应外合”的思想策略,运用街廊空间的中介性,提出一种较传统封闭空间更开放的。可以生长的活化模式。关键词:历史街区;里应外合;衡廊空间;中介性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2—4011(2016)04—0043—03DOI:10.3969/j.issn.1672—4011.2016.04
2、.0211“里应外合”思想策略的提出胜利街依托于长江发达的内河航运,是沙市早期最繁华的街道之一。与靠近长江码头的中山路平行,这里昔El商客往来,熙熙攘攘,一派繁华与兴盛;名人辈出,余上沅、邓裕志等故居都位于此;拥有独特的天井院落式格局,宜人的街巷空间尺度,是江汉平原城市民居的典型代表。随着时代的变迁,商业中心迁往了稍北的北京中路上。因为紧邻市中心,但又缺乏妥善的保护整改。如今的胜利街虽然大体还保留着原来的肌理模样,但大都破败不堪(见图1),环境条件极差,房租低廉,成了社会上藏污纳垢的区域。留在这里居住的大都是一些上了岁数的中老
3、年人和一些不务正业的社会青年。图1胜利街概貌胜利街亟需改善,但它的改善值得我们认真与谨慎对待。作为历史街区,保护其原真性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本文选取230—244号这一片区中连续的七厝院落作为切入点,命名为“余上沅地块”,进行探讨。在对该区域的活化设计时,提出一种“里应外合”的思想策略,即从文化方面,将历史上和现代的一些生活方式作者简介:曾样珂(1991一),广西荔浦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理论。进行比对;也有落实到空间形态层面,将原有建筑空间形式与活化方案中的空间形式进行分析。2从时间范畴上理解“里应外合”
4、2.1过去的胜利街与人们的生活方式2.1.1过去的胜利街的“里”过去,胜利街上的民居深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同其他地方一样,拥有家族象征,讲究宗族和家庭关系,受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束缚,影响日常生活行为习惯。例如,在胜利街户与户相隔的山墙头上,有许多雕刻精美的动植物,横向山墙有精美的壁画,二层回廊的栏杆,窗花等,都以不同的花式向人们展示或暗示一些信奉和寓意。从建筑单体的空间形制上说,过去,一厝院落,就是一户人家的府邸或住宅。在空间形态上呈线性布局,以每一个小的天井院为单元,依次串联起来,形成序列,有层层递进的关系。院与院之间
5、,或以建筑过渡,或以横向山墙隔开。如同北京四合院、云南一颗印,天井院也是一种内向型空间,讲究轴线对称,四水归堂。天井院的四周由建筑围合,这种空间极具防御性和封闭性的特点。过去,一个家族的人就在这样一厝深可达7—8进天井院的院落里生活。“里”在此体现出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态度,可以抽象于一种类似于沙漠文化的倾向,拥有防御性强、对外紧闭、面向中庭生活的特点。2.1.2过去胜利街的“外”将视野放大,整厝院落缩小,聚焦于一个片区时,可以看到,相对于一个家族内部的外部空间,这种“外”,从心理上有别于家族内部的“里”,更体现出一种与家族外部人
6、员的往来,如上街购买、饮食、看戏、玩耍等。所有的公共交流与活动,都要汇集在胜利街这一条主线上。整个街区像鱼骨的形态一样,每一厝院落如鱼刺依附在鱼骨一样的胜利街中。而胜利街,以一种宜人的尺度(3—4m的宽度,两侧3—6m高的沿街建筑立面,近1km的长度),横向贯穿整个片区。这种线性空间给人一种运动的感觉,一直向外延伸与生长。“外”在此明显的体现出了一种类似森林文化的倾向,弯曲的街道,呈心型平面,依存于长江生活,与环境和睦共生。2.1.3过去胜利街的“里应外合”对比胜利街这一有形街道,每一厝天井院的纵向轴线可以看作是无形的街道,每
7、一厝长长的天井院落都可看作是纵向的通道。相比较于前面所提及的“里”“外”分明的心理感受,穿过一厝深7—8进的天井院落,这种感受就会变得模糊。在过去,沿胜利街进了一厝院落的大门就算是进了一户人家,在心理上算是在“里”。而当这厝院落纵轴方向上的门都打开时,便就成为人们由胜利街通往后一街区的便捷通道,胜利街的“外”部空间也将渗透进来。人们行走其中,感受到由廊过渡到中庭再过渡到廊再到中庭的空间感受,变得暖昧、模糊与奇妙,这是江汉平原民居中天井院落这一类型独具的特色。2.2现代城市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现代,由于社会形态的巨变,家庭生计以小家
8、庭生活·43-为主。人们的日常生活变得丰富、多元和更讲究自由。现代城市的空间形态反映出当代人与以往不同的生活理念。“NLDK”的建筑单元居住模式,居住区的用地分类的百分比,市民活动绿地、公园、广场以及街道的尺度,都较以往形成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2.1现代城市的“里”“里”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