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干警民法备考指导6篇

政法干警民法备考指导6篇

ID:46727053

大小:6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7

政法干警民法备考指导6篇_第1页
政法干警民法备考指导6篇_第2页
政法干警民法备考指导6篇_第3页
资源描述:

《政法干警民法备考指导6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备考指导一(已发)民法的调整对象民法的调整对象是指民法调整的各种社会关系。具体包括平等上体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一)平等主体的财产关系财产关系是指民事主体Z间以财产为内容而发生的社会关系。财产关系包括财产归属关系和财产流转关系。1.财产归属关系是指财产所有关系,即财产归何人控制的状态,回答财产“是谁的”或“由谁利用”这样的问题。财产归属关系的典型是物权法律关系。2.财产流转关系是指因财产的交换而发生的社会关系,财产流转关系的典型是债权法律关系。(二)平等主体的人身关系人身关系是指与人身不可分离,以人身利益为内容,基于一定的人格和身份产生,不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社会关系。人身关系是

2、“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的合称。1•人格关系是指民事主体专属享有的,以人格利益为客体,为维护其独立人格所必备的权利义务关系。包括生命、身体、健康等物质性要索和姓名、肖像、名誉、隐私等精神性要素。2.身份关系是指民事主体基于特定的身份关系而产生并由其专属享有的,以其体现的身份利益为客体,为维护该种关系所必备的权利义务关系。包括配偶权、亲权、亲属权、荣誉权等。备考指导二(fa)民法的基本原则(一)口愿原则自愿原则也被称为“意思自治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享有完全的自由,可以H由决定参与民事活动、设定权利或承担义务,任何机关、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T涉。1.民事主体根据a己

3、的意愿行使民事权利。2.民事主体z间自愿协商设立、变更或者终止民事法律关系。(二)平等原则平等原则是指在民事活动中一切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任何一方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1.民事权利能力平等:民事主体具冇平等地厚冇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当事人只冇利用这一主体资格参加到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去,才能享有具体的民事权利。2.民事主体地位平等:任何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参与民事法律关系,其民事法律地位都是平等的。民事主体在产生、变更和消灭民事法律关系时,必须平等协商,任何一方当事人都不得将口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当事人。3.民事权益平等地受法律保护:民事主体地位的平等,也意味

4、着对不同的民事主体实行平等的法律保护。任何民事主体合法的民事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都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依法保护和救济。(三)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是指在民事活动中以利益均衡作为价值判断标准,在民事主体Z间发生利益关系摩擦时,以权利和义务是否均衡来平衡双方的利益。1.民事主体有同等机会参与民事活动,行使和实现H己合法的民事权益。2.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具有对应性,不得显失公平。3.民事主体合理承担民事责任,责任与过错的程度相适应。(四)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应诚实,守信用,善意地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1)公序良俗原则公序良俗原则,是指民事行为不得违反公共

5、秩序或者善良风俗。1.公共秩序,是指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要的一般秩序,即社会共同利益。2.善良风俗,是指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要的一般道德,即人民共同认可和遵循的道德准则。(%1)禁止权利滥用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中必须正确行使民事权利,不得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备考指导三(fa)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1•民事法律关系是平等主体Z间的关系,一般是口愿设立的山于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按民法规范确立的法律关系也就只能是平等主体Z间的关系。同时,民事法律关系不仅符合国家的意志,更体现着当事人的意志,一•般是由当事人依白己的意思白愿设

6、立的。只要当事人依其意思实施的行为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所设立的法律关系就受法律保护。2.民事法律关系是以民事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民法调整社会关系是赋了民事主体权利和义务,因此,民事法律关系也就是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民事法律关系一经确立,当事人一方即厚冇民事权利,而另一方便负冇相应的民事义务。3.民事法律关系的保障措施具有补偿性和财产性民法调整对•象的平等性和财产性也表现在民事法律关系的保障手段上,即民事责任以财产补偿为主耍内容,惩罚性和非财产性责任不是主耍的民事责任形式。备考指导四(yifa)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根据客观事实是否与人的意志有关,民事法律事实分为事件和行为两人

7、类。(1)事件,指与当事人的意志无关,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终止的客观现象。人的自然死亡、自然灾害等,皆为事件。(2)行为指与当事人意志有关的,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终止的活动。根据意志是否需明确对外作出意思表示,行为乂被划分为表意行为和非表意行为。%1表意行为是指行为人通过意思表示,旨在产生、变更或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又称民事行为。如合同等。%1非表意行为是指行为人主观上没有产生民事法律关系的目的,但依法律的规定,客观上引起了某种法律效果Z发生的行为,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