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中稻及其再生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杂交中稻及其再生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ID:46726102

大小:7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7

杂交中稻及其再生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_第1页
杂交中稻及其再生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_第2页
杂交中稻及其再生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_第3页
杂交中稻及其再生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_第4页
杂交中稻及其再生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杂交中稻及其再生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杂交中稻及其再生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摘要从种好管好头季稻、采用机插秧移栽技术、加强杂交屮稻田间管理以及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等方面总结了杂交中稻及其再生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以供大面积推广种植参考。关键词杂交中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屮图分类号S511.3+2.0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4)15-0037-02杂交中稻续留再生稻是一种两收高产增效的生产模式,是南方稻区改革稻田耕制、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稻谷和种稻比较效益的有效措施之一。达到高产增收的H的,核心是学握好其关键栽培技术。杂交中稻续留再生稻生产模式适

2、宜重庆市东部和西部沿江地区、冇一泄水源条件的田块,重庆市已开展多年,一种两收,具有省时、省工、省肥、省种、再生稻米质优等优点,且产量高,效益好[1]。近年来,随着中稻一再生稻增产模式攻关示范片项目的开展,使得该模式的推广面积越来越大,栽培技术也越来越科学。现将其高产栽培关键技术总结如下。1种好管好头季稻1.1选用良种生产上所选良种首先要求头季水稻产量不低于当下主栽品种的产量。由于再生稻生长的时间相对较晚、生育短,其光照、水分、热量等条件较差,产量会低于头季中稻的产量。因此,要保证高产,首先在选用品种时耍注意在头季中稻高产的基础

3、上选择再生稻产量高的品种;其次,品种的再生力要强。再生力强的品种一般表现为茎秆粗壮、根系发达、生长后期绿叶多、再生芽成活率高;此外,还要求叶片大小适屮,株型紧凑,茎秆强度好不易倒伏,对白叶枯病、稻瘟病等有一定的抗性。目前,符合以上要求且适宜重庆市的品种有渝香203、泸香优615、II优602、准两优527、富优1号等。1.2播期确定朵交屮稻播期的确泄要以再生稻安全齐穗为前提,一般气温稳定在12°C以上时便可抢先播种,重庆市一般是在2月中下旬至3月上旬进行播种。播种期确定的主要依据有:一是播种后能满足水稻发芽出苗的最低温度;二是

4、头季稻抽穗扬花期要避开7月中旬的高温伏旱天气,确保7月15曰前齐穗,8月15EI前收割;三是确保再生稻9月5日前扬花,避开9月上屮旬的低温阴雨天气[2]。1.3培育壮秧(1)地膜育秧。可选择水源充足、交通方便、背风向阳、土质疏松肥沃的菜地或旱地作为苗床。播种前要进行晒种和催芽,播种时苗床浇足底水,提浆刮平成湿润厢面,在湿润厢面上准备秧盘若干,并紧贴厢面,秧盘飞边重合,秧盘装上营养土2/3后浇泥浆刮平成湿润状况,无明水进行播种,每个秧盘均匀撒上50〜70g种子即可,播种后盖上筛过的细土并覆上薄膜以达到保温保湿的效果[3]。(2)

5、水肥管理。幼苗长至2叶后趁晴天揭膜炼苗,炼苗结束后泼施人畜肥并对水也可加入适量尿素和壮秧剂作为断奶肥;5~6d后,再次施用有机肥和尿素进行提苗,以后可根据苗情,进行浇水施肥。移栽前耍追施送嫁肥。施肥要遵循先淡后浓、少施多施的原则,施肥后要注意灌水。幼苗长至4叶时即可移栽,移栽前1〜2d,用20%三环卩坐750倍液喷苗,可预防稻瘟病的发生。2机插秧移栽技术2.1技术优势机插秧移栽技术具有省工、省时、省力的优势,且速度快,质量高,减轻劳动强度和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问题。该技术的运用可使秧苗的行距及株距更加均匀合理,可充分利用光照,增

6、强光合作用,且透风性好,有利于秧苗早期分篥,促进根系生长,提高肥料利用率。此外,机插秧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增产增收。据统计,机插秧成本为600-750元/hm2,而人工插秧成木为1000〜1200元/hm2o经相关部门测产,在同等条件下,机插秧产量比手插增产5%以上,农民因此可增收2250元/hm2。1.2注意事项(1)整地。稻m的耕整应尽早进行,整地时要保持m面平整;m间无杂草、杂物等;表土硬度适中,移栽前土壤要沉实1〜2d;出间要有一定的持水量。(3)适时早栽。为避免杂交屮稻及其再生稻生长后期低温危害造成的减产,生产上应适

7、时早栽。加之机插秧秧龄较短,通常抽穗期会延迟,因此适时早栽就显得至关重要。机插秧移栽以“宁可m等秧,不可秧等nr为原则,一般秧龄在30d左右便可移栽。(4)轻拿轻放,合理密植,查苗补苗。机插秧的秧苗幼小脆弱,极易受到损坏,因此在起秧运苗的过程中要注意轻拿轻放,防止秧苗折断破损,生产中应尽量减少秧苗的起运次数。移栽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密植,目前重庆地区选用的是手扶式四行插秧机,行距固定为30cm,窝距16〜22cm可调。一般稻田窝距选用20cm,栽16.5万窝/hm2左右,每窝1〜2粒谷苗。栽插时,要确保秧苗根系插入土壤,秧苗不

8、漂浮,不倒伏。栽插结束后,要做好查苗补缺的工作,发现断垄、缺苗、漂秧的地方,应及时进行人工补栽[4]。3杂交屮稻的田间管理1.1适时晒田灌水秧苗移栽后要进行短期灌水,一段时间后,水源条件好的立即落水晒Mo杂交中稻一般要晒田2次,第1次在5月下旬进行苗够晒出,可提高成穗率,抑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