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723190
大小:6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7
《新课程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备课策略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课程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备课策略初探摘要:依据教学大纲,把教材内容划分成若干个目标主题,以化整为零、化繁为简,提高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师围绕主题开展教学设计,以促进有效备课关键词:主题教学;备课策略;问题设计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1-051-01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我们切身体会到,制约课堂教学改革深入开展的主要因素,已远远不是理念问题、认识问题,而更多的是方法问题、技能问题。历史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
2、的简单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展示,而是要求历史教师从理论到实践,从认识到行为的方法和技能,也就是教师的实践能力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充分口{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上下功夫。因此,教师备课已升华为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历史教学备课策略谈几点看法,它不是经验,更多的是笔者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和总结如何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的效果,避免走形式、做样子、花架子的弊端
3、,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那么,如何把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落到实处呢?一、围绕主题开展教学设计一个单元一个主题,教师教学设计首先要把握单元主题,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单元之下的每一节课都有一个中心,课中心是单元主题的落实,为单元主题服务。教师要结合单元主题把握和突出每节课的中心,围绕主题开展整个教学活动。要准确的把握单元主题,就要学习和领会《课程标准》。只有明确了《课程标准》的要求,领会《课程标准》的意图,深刻理解教学内容,抓住教学关键,把握教学本质,才能准确地把握单元主题和课中心,教学就能做到
4、心中有数,轻重适当,高屋建颌地驾驭教材,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事半而功倍I课例门如《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的第一课,单元主题是中国民主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的历程。《太平天国运动》一课的中心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应以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为中心,围绕下列问题展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洪秀全为发动起义进行了哪些活动?”“洪秀全宣传的思想与传统的封建思想有什么不同?”“太平天国运动是怎样从兴起走向全盛的?^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太平天国
5、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分析:从课堂教学结构方面来看,这节课是合理的,教学也是围绕主题而展开的。这一教学的整个过程是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整个教学过程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来实现教师对知识的分层分步传输,直接体现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内形成了立体交叉的信息交流氛围,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化难为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二、重视问题设计的策略古人云:疑者,思之始,学之端也。设置问题,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实际很费力的事,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要有思
6、维的层次性和梯度,要有意留给学生质疑和释疑的空间K课例23如在学习人教版历史必修1“祖国统一大业”—课时,关于香港回归问题,我先放映香港被英侵占的整个过程和1982年英国对阿根廷的马岛之战的资料片,然后设置了一连串探究性问题:1、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没有立即收回香港?(思考、讨论、回答、归纳总结后再提问。下同)2、英国人甘心把香港交回中国吗?为什么?3、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携带对阿根廷马岛之战的胜利之威访华,还想维护对香港的殖民统治,可最终还得乖乖地跟我们谈判,这说明什么问题呢?4、香港问题的最终解
7、决给我们什么启迪?为什么说香港的明天会更好?它对解决台湾问题有何影响?这种提出探究性问题,设置悬念的方法可以说是借用文艺创作和说书人的技巧而形成。就是在故事进行到最扣人心弦时有意避而不讲,引而不发,以造成读者或听众非读完或听完则不能满足自己心愿的一种心理状态,由于产生惦念和想象,促其刨根究底。教师在讲课时有意留下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回味思考,制造一种完而未完、意味无穷的教学境界,使之迫不及待而又兴致勃勃去继续学习,深入掌握,长久坚持则易形成一种强劲的探索心理,进而逐步激发学习动力,把教学过程推向高潮分析:这一
8、教学过程教师以学生的身份听取学生的宣讲,针对学生理解、分析的程度和思维误区进行必要的引领,整个过程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教学活动的主旋律,要保证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角色的恰当承担。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帮助学生学习上,包括适当的思维引领、策划学习活动、提供相关学习途径、明确成果交流评价机制等。学生不是被动地听取知识训导,而是积极地思考、获取、交流、整合。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始终要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