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期末前考试的班会

期中期末前考试的班会

ID:46722418

大小:391.50 KB

页数:45页

时间:2019-11-27

期中期末前考试的班会_第1页
期中期末前考试的班会_第2页
期中期末前考试的班会_第3页
期中期末前考试的班会_第4页
期中期末前考试的班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期中期末前考试的班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注于心高效于行高效复习一忌:复习无计划中小学阶段考试的科目多,知识范围广,因此复习时应有一定的计划。可是,有不少同学复习时却没有计划,盲目性和随意性很大,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常常复习不到“点子”上,考试时答不上题,后悔莫及。二忌:临阵磨枪复习功课,贵在坚持、及时、经常,宜早不宜迟,更不宜“临时抱佛脚”。尤其是考试前的总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如果不注意及时复习,总认为“来日方长”,“车到山前必有路”,临阵才去磨枪,那就为时已晚了。三忌:平均使用力量搞复习,应当抓住各门功课的重点、难点、特点和疑点,集中力量

2、打“攻坚战”,解决“拦路虎”。可是,有些同学在复习中却“胡子眉毛一把抓”,分不清主次,虽然面面俱到,但没有抓住重点,遇到疑难问题,常常解决不了,学到的知识也比较零乱,不系统连贯。四忌:贪多求快复习功课,一定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可是,有的同学却置“质量”于不顾,一味求多图快,“一口想吃个胖子”。这样,不仅“欲速则不达”,还往往会出现“第二锅夹生饭”。五忌:题海战术复习功课免不了要做题,而且做的题目可能比平时要多一些,这当然无可非议。但有些同学却做过了头,整天埋头做题,成了“题海无边”。“两眼一睁

3、,忙到熄灯”,复习题、自测题、模拟试题,做得人眼花缭乱。六忌:滥用参考书有不少同学没有摆正教科书与参考书的关系,弄得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在购买时应精挑细选,每门课最多选择一两本质量高,真正具有参考价值的书即可,切不可滥用。否则,不但浪费钱财,耗费精力,而且对学习有害无益。切忌:劳逸失度有些同学考前复习时废寝忘食,睡半夜、起五更,虽然精神可嘉,但做法是愚蠢的。复习迎考,任务繁重,更应该劳逸结合,保持适当的娱乐、休息和睡眠。及时复习的意义1.复习与遗忘成反比2.复习就是消化工作,把知识消化掉3.复习是重已学过

4、的知识,它可以使知识在记忆的痕迹里得到强化,是巩固知识的主要手段4.复习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原有知识的提高与升华新的知识的吮吸和丰富.趁热打铁复习的方法1.联想复习法2.变换角色法3.系统复习法4.分类复习法5.图解复习法静心学习1、考试焦虑,动力不足考试焦虑体现在对考分的过分看重,平时不太注意自己的学习过程,对自己缺乏高标准、严要求,考前临阵磨枪,准备不充分,考试信心不足,极易产生焦虑情绪。考完后,只会盯着自己的考试结果,不会认真去反思。当看到考试成绩与自己的期望值有较大差距时,不禁焦虑起来。说到底是对

5、自己学业前途的焦虑。学习动力不足(即学习动机问题)也常常令同学们苦恼。对策:只有减轻心理负担与学习负担,才能减轻学习上和精神上的压力,才能健康愉快地成长。为了缓解和消除考试焦虑,可以尝试以下策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过高或过低的目标都容易使自己产生失败体验而导致心理压力。未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未知数,不要过多地担忧将来的事情,而应将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现实的生活和学习中去。考前作好知识准备以及应付考试突发事件的对策和心理准备,有备才能无患。不妨采用“极限思维法”,想像你所焦虑的事件可能的最坏结

6、果。你就会发现现状还是值得乐观的。2、焦虑浮躁,急于求成。越接近大考,有的同学的心理负荷就越大,表现为焦虑、浮躁。主要是由于升学愿望强烈,急于提高成绩,结果欲速则不达,屡次出现现实与愿望脱节的矛盾,就产生了焦虑、浮躁心理情绪。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显得非常浮躁,很难安下心来学习,有时,不把老师的指导当一回事,自以为是;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对策:要对这些同学及时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应该指出的是,浮躁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

7、象,主要是缺乏相关的情感体验和正确的思想意识。对于这种同学来说,往往要经历过失败和挫折才会觉醒。班主任如果能够引用一些往届生的典型事例来进行教育效果会更好。3、封闭保守,寂寞枯燥高三学习竞争激烈,导致有些同学恐怕别人超过了自己,学习保守,不仅不回答别人的提问,不和别人交流学习方法,而且有了疑问也不愿问别人,把“问”看作是在浪费时间,“闭门造车”,把自己封闭起来。呈现出缺少合作的保守心态,严重影响了学习效率,越复习越退步。由于学习繁忙、生活单调,缺少交流与沟通,一部分同学心理上呈现出寂寞、枯燥的心态,他们渴

8、望与父母、老师、同学交流,希望从他们那里获得安慰、同情和鼓励。他们表现形式为渴望放假,喜欢回到家里看电视或独自躲在房间。对策:调整人际关系,改变不良社会认知。由于思想性格上的原因,有些同学在学习与生活的过程中,都处于一种相对孤立和自我封闭的状态,这种孤独感的日益增强直接导致了自我评价的降低,尤其是在人际关系方面,它反过来又进一步促使自身变得更加孤独和离群。一般来说,人际关系的不和谐或恶化,是个体产生孤独感的直接来源,改善人际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