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句式总结

文言句式总结

ID:46721999

大小:8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7

文言句式总结_第1页
文言句式总结_第2页
文言句式总结_第3页
文言句式总结_第4页
文言句式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言句式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判断句(10种类型)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走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2.此帝王之资也。(……也)3・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者,……)4・刘备天下枭雄。()(这四种是由〃者、也〃表判断的类型)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者也)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乃)7.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为)8.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则)9.即今之绿然在墓者也。(即)10.巨是凡人。(是)(是在先秦以前只做代词用,不表判断)二•被动句(9种类型)1.而君幸于赵王。(……于……)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3.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见……于……)4.受制于人。(……受……于……)5•为天下笑,何也?(为)6・羸兵为人马所蹈藉。(为……所……)(典型的被动句)7.若属皆为所虏。(……为所……)8•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8.洎牧以谗诛。(无标志。靠动词本身在意念上的一种表现。)三•疑问句(不是特殊句式)借疑问词或否定词而能发出疑问的句子叫疑问句。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安、焉)和疑问语气词(乎、诸、、与或欤、邪或耶)等。二者有时全用,有时不全用。(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颇蔺相如列传》)(借否定词”不")(2)且行干里,其谁不知?(《喈之

3、战》)(借疑问词〃谁")%1.否定句(不是特殊句式)文言的否定句,必须用否定词(不、毋、弗、勿、未、否、非、无、莫等)%1.词序(倒装句)(主要有四种情况)1.宾语前置(动宾倒装句)在一般情况下”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是汉语的语法规律。可是,有时候动词和宾语也可以倒装,让宾语处在到动词前面。在文言文当中,动宾倒装句是很有规律的,大约有四种情况。%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例:A・莫我肯顾B.古之人不余欺也%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有两种类型:(1)动宾结构(2)介宾结构。包括:代词+介词;宾语+介词;方位名词+介词;是以结构(固定结构)。例:A、豫州今欲彳睚?(动宾)B、沛

4、磺在?(动宾)C、国胡以相恤?(介宾:代+介)D、刊可侍而往?(介宾:代+介)巳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介宾:宾+介)F、一言以蔽之。(介宾:宾+介)G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介宾:方位名词+介词)H、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固定结构)%1用’之’〃是"作提宾的标志%1不规则类(为了表达上的需要,把宾语前置了)例:A、英雄无觅孙仲谋处。B、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C、四十三年,望中犹记。再看下面几个句子(也是属于不规则的):A・肉食者10,未能远谋。(不合否定句中的情况)B・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不属于疑问句中的情况)C•厚赏不行,重罚

5、不用,而民自治。(不属于否定句中的情况)2•定语后置(定中倒装句)(定语是用来修饰中心词的)在一般t青况下,定语应该放在中心词前面,如〃彼童子之师",〃师"是中心词,定语〃彼童子"处在中心词前面。但是,定语也可以处在中心词后面,形成中心词在前,定语在后的句式,这就是定中倒装句。有四种情况:%1中心词+之+后置定语例如: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高高的庙堂)(偏远的江湖)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1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例如:A、赋税之繁重者。B、马之千里者,_食或尽粟一石。%1中心词+后置定语+者例如: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B、约与食客门下有勇

6、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1中心词+数量词例如:A、尝贻余核舟一。氏沛公兵十万军霸上。2.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Eg//介词短语后置句的特点是,应该在动词前面的介词短语,却放在了动词后面。〃试以猪鬣撩拨虫须,仍不动。(《促织》)”介词短语〃以猪鬣〃放在动词"撩拨〃的前面,这是正常的次序。如果介词短语放在动词的前面,说成〃试撩拨虫须以猪就成了介词短语倒装句。例如: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王尝语暴以好乐。2.谓语前置(主谓倒装)这种句式常见于古汉语的感叹句和疑问句中例如:A、甚矣,汝之不惠!B、悲哉,世也!(这个社会多可悲啊!)练习:五、倒装句1.宾语前置(1)古之人不余

7、欺也!(《石钟山记》)(2)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涉江》)(3)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5)大王来何操?(《鸿门宴》)(6)沛公安在?(《鸿门宴》)(7)客何为者?(《鸿门宴》)(8)默而识之z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9)豫外I今欲何至?(《赤壁之战》)(10)宋何罪之有?(《公输》)(11)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12)何陋之有?(《陋室铭》)(13)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1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