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毕业论文20世纪末“晚清文化研究热”断想

文化研究毕业论文20世纪末“晚清文化研究热”断想

ID:46721225

大小:6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7

文化研究毕业论文20世纪末“晚清文化研究热”断想_第1页
文化研究毕业论文20世纪末“晚清文化研究热”断想_第2页
文化研究毕业论文20世纪末“晚清文化研究热”断想_第3页
文化研究毕业论文20世纪末“晚清文化研究热”断想_第4页
资源描述:

《文化研究毕业论文20世纪末“晚清文化研究热”断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XX大学毕业论文20世纪末“晚清文化研究热”断想2014年6月25日20世纪末“晚清文化研究热”断想晚清作为一个转型期存活于中国“走向世界”最早的心情标本,那代文人的“家国想像"口J以导引现代人对中国政治历史的文化批判,带有糟神启蒙的价值线索。晚清作为一个言说对象,存活了百年沧海桑田的变迁,它是中国“走向世界”的童年经验。清末民初以强调文化的传型性而成为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丿刃史阶段。如果说“五四''时期知识分了以狂飙式的气魄动摇了东方传统的思维Z树,颠覆了古老的生存童话,把人的存在秩序引上了现代之路,那么,清末

2、民初文化探索者的艰难找寻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做了一次预演。当代屮国几乎所有政治、经济、文化问题的症结都可以在那里找到探索的源头,20世纪的历代知识分子几乎一直未能摆脱世纪初的余荫。那个以多元性、含混性见称的时期,它对西方文化的吸纳和排斥、对民族丽景的想像与肓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依恋、对现代性的追求和误读,一个世纪以来依然是弥久不更的历史叙事语境;那个历史阶段的文人如容闵、王韬、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刘师培、鲁迅等等作为一个个文化符号,他们的“家国想像"可以导引后来的知识者对中国政治历史的参与意识和批

3、判精神。洋务运动、维新变法、佛学救国、“三界革命”、“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文学革命……一拨拨知识精英们家国想像的毁灭、宗教期待的虚妄,以及启蒙和革命神话的破解,一层层递解着一个个悲剧的展开和结束。-个多世纪以来的屮国文化就是在这种屮西冲撞、融合的过程屮寻求并重建新的秩序,直到今天,一个适合于中国的文化模式的涅槃也并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克罗齐“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大胆论断下,历史的回忆构成了人们自身的一种基木成分。我们止是在对于这些“悲剧”不断的反刍Z中,寻找着当下切入国家民族政治历史的话语路径和方式。

4、其次,晚清文化思潮的驳杂和文人生存抉择的艰窘启示越来越多的当代学者充分意识到认识主体的非自足性,在审视清末、寻源“五四”屮以自己的叙述参与历史的重构,为后来的历史叙事提供新的话语资源。19世纪末20世纪初所镂刻的文人志士繁复的精神创伤,是中国现代Z首途的历史符码,永远给我们构成一种深层文化语境,研究者主体与被研究对象交互作用,这就形成了研究对象与研究者之间的精神纽带。易代之际的止人常有两种人生口的:避世守节或入世弘道,这均乃“见道之大”者。仕与隐、通与穷,儿千年来中国文人对生存生态的选择变化微弱,而在患乱频仍、世

5、道衰丧的晚清时空下,一代文人骤然遭遇从历史惯性中甩出的剧痛——历史的诗意与荒唐结伴而至,逢缘时会的狂热和英雄末路的悲凉相映而生,新的人格理想的建构面临着转型期出现的各种各样的价值观、人生观,而任何形式的抉择又必然面临纠缠和围剿。当我们在21世纪初追思那一代文艺家在上个世纪初涌动的心潮,精神上的沧桑感不禁油然而生。也许清末民初文学文本的叙述语态使Z无法聶立在历史的源头成为不尽的光源,但是在那一代文人文化抵齬的痛苦里,既有“五四”式对人的木体价值形而上的渴望,又有对生存意义的深切怀疑,虽然这个问题直到后期的鲁迅才真正

6、成为历史话语的巨响。我们透过清末民初所展开的丰富空间看到了一个世纪前中国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抉择上的艰窘,他们在入世与岀世、爱国与绝情、启蒙与革命间的艰难挣扎穿透了历史时空,成为一种民族生存和个人生存的基木图景。作为研究者主体,我们无论如何都得受制于文化语境的制约,主体意识的介入无疑需要i种巨大的解放精神与勇气。但是,越来越多的学者还是意识到了“说自己的话''的必要。也就是说,知识分子在大众启蒙外其实一直肩负着沉重的泊我启蒙'的责任,那么我们审视、叙述清末民初,寻源“五四”,以自己的叙述参与丿力史的重构,就是为后来

7、的历史叙事提供新的话语资源。我们从清末民初文化者艰难抉择的存在中发现了中国“现代性'‘诞生之初对于“歧义''的宽容,这对当下的文艺建设有着积极的启发意义。文艺的现代化既有文艺市场的需求,更有思想启蒙的丿力史耍求,也有艺术维度的审美追求。文化作为一种表意实践,通过符号及其意义的传递构成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表意实践的转换是艺术功能从传统向现代转变过程中出现的除了风格和主题外另一深刻的变化。审美的现代转化正体现了这种转换。清末民初,异帮新声与本土传统交锋,本土传统在口身演进过程中产生裂变与重组,促使新的文艺观在“乱

8、石穿空、惊涛拍岸'冲萌生。“三界革命咐期的梁启超及五四人的现代性主题往往以口常生活的批判和深层文化启蒙为对象,暴館传统口常生活模式的舒服性和日常主题的沉沦性,忧切远远大于审美,从根木上治病疗伤的主题先行不得不妨碍了文学纯粹的审美进程。在梁启超张扬历史现代性的同时,王国维和苏曼殊分别在理论阐述、文学翻译与创作上通过文学审美意义的实现来参与民族的文化进程。清末民初所打开的历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