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717948
大小:77.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1-27
《施工图结构专业计算书技术细则(混凝土结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施工图结构专业计算书技术细则(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结构专业计算书技术细则(混凝土结构)1冃次0—般规定21工程概况21.1工程概况22荷载和作用取值计算书22.1附加恒荷载22.2活荷•22.3施工和检修荷载及栏杆荷载(必要时提供)22.4动力系数(必耍时提供)22.5雪荷载(必要时提供)22.6风荷载(必耍时提供)22.7温度作用(必要时提供)22.8撞击(必要时提供)22.9地震作用22.10结构构件传力(必要时提供)22.11非荷载作用(必要时提供)23计算书23.1采用的计算机程序23.2上部结构和地下室结构计算书33.2.1上部结构和地下室结构电算计算书3
2、3.2.2上部结构和地下室结构手算计算书33.3地基基础计算书43.3.1地基基础手算计算书43.3.2地基基础电算计算书53.4英他方面计算书60—般规定0.1计算模型的建立、必要的简化计算与处理,应符合结构的实际工作情况和现行工程建设标准的规定。0.2采用手算的计算书,应给出布置简图和计算简图;引用数据应有可靠依据,采用计算图表及不常用的计算公式时,应注明其来源出处,构件编号、结构计算结果应与图纸一致。0.3当采用计算机程序计算时,应在计算书中注明所采用的计算机程序名称、代号、版本及编制单位,计算机程序必须经过鉴定。输入的总信息、计算模型、几何简图、荷载简图应
3、符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送校审或审图时,应提供所有计算文本。当采用不常用的程序计算时,尚应提供该程序的使用说明书。0.4复杂结构应采用不少于两个不同力学模型分析软件进行整体计算。0.5如建筑下部为混凝土结构,上部为钢结构时,一般应采用整体模型建模。特殊情况下,按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分别建模时,应提供可分别建模的理由,并应考虑其相互影响。0.6所有电算计算书,应经分析判断确认其合理、有效后方可用于工程设计。如计算结果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时,应重新设计0.7施工图中表达的内容应与计算结果相吻合。当结构设计过程中实际的荷载、布置等与计算书中采用的参数有变化时,应重新进行计算。当
4、变化不大不需要重新计算时,应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的过程和结果写在计算书的相应位置上。0.8结构专业计算书尚应符合现行国家和地方的工程建设标准规定。0.9本细则有三个附录。附录A《荷载和作用取值》提供了部分荷载取值依据;附录B《电算建模技术细则》提供了电算建模的指导;附录C《电算计算书判断要点》提供了电算计算书一些常见问题的判断方法。0.10本所的结构专业计算书编制导则由四个部分组成。《结构专业文本格式统一标准(计算书)》规定计算书文本格式;《结构专业计算书编制深度规定》规定计算书的编制深度;《施工图结构专业计算书技术细则(混凝土结构)》提供一些技术方面的指导;《施工
5、图结构专业计算书示例》为某实际工程的计算书示例。注:1本文适用于施工图结构专业计算书,初步设计结构专业计算书可参照本文;2本文适用于混凝土结构,其他结构可参照本文。1工程概况1.1工程概况注:1可采用初步设计(或总体设计)文件中的工程概况;2当施工图与原初步设计不一致时,应进行修改。2荷载和作用取值计算书2.1附加恒荷载注:结构构件自重由电算自动生成。注:附加恒荷载包括楼屋面附加恒荷载、地下室顶盖附加恒荷载、填充墙恒载、水压力、土压力、水浮力等各种长期作用在结构上的附加荷载。2.2活荷载注:1活荷载包括楼屋面面活荷载、地下室室外顶盖活荷载、地下室室外地面活荷载等;
6、2当考虑活荷载折减时,按GB50009的相关规定,明确不同构件的活荷载折减系数;3消防车荷载一般按自定义荷载输入,需明确:1)考虑覆土厚度的活荷载折减系数;2)主梁、次梁配筋计算时分别考虑的活荷载折减系数;3)墙、柱配筋计算时的活荷载折减系数。22.3施工和检修荷载及栏杆荷载(必要时提供)2.4动力系数(必要时提供)2.5雪荷载(必要时提供)注:对雪荷载敏感的结构,应采用100年重现期的雪压。2.6风荷载(必要时提供)注:1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承载力设计时应按基本风压的1.1倍采用;2凡是涉及计算的内容,需提供风荷载取值计算书。女口:风荷载体型系数非常规的
7、1・3时,需进行计算,并形成计算书;3当下部结构为混凝土结构,上部有钢结构时,当下部混凝土结构和上部钢结构可分别计算时,应考虑上部钢结构对下部混凝土结构的风荷载作用效应;4其他情况由设计人员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编写。2.7温度作用(必耍时提供)2.8撞击(必耍时提供)注:当电梯基坑板下有房间时,应考虑。其他撞击荷载见GB50009相关规定。2.9地震作用1抗震设计参数;表2.9.1抗震设计参数2活荷载重力荷载代表值系数取值;3当需要中震和大震设计参数时,应提供相应设计参数;(必要时提供)4当采用时程分析法时,应提供实际地震记录和人工模拟的加速度曲线名称、时程分析所用地
8、震加速度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