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水下大跨隧道建造技术

探析水下大跨隧道建造技术

ID:46703711

大小:5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6

探析水下大跨隧道建造技术_第1页
探析水下大跨隧道建造技术_第2页
探析水下大跨隧道建造技术_第3页
探析水下大跨隧道建造技术_第4页
资源描述:

《探析水下大跨隧道建造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析水下大跨隧道建造技术1影响小间距隧道施工的因素隧道如果埋深较浅,上覆土层正压力较小,再加上地表岩层长期受风化作用的影响,使其强度降低,在开挖过程中如果支护不及时,围岩就会出现过大的变形甚至坍塌;相反,埋深较大,拱顶所承受的压力较大,支护费用与压力较小的地层相比费用较高.当两隧道间距保持不变,我们会发现,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虽隧道埋深的减小而降低.围岩级别隧道开挖后,围岩是否稳定,主要受岩体强度的影响.当岩体强度大于重分布应力时,围岩处于弹性状态,此时围岩稳定;当岩体强度小于重分布应力时,此时围岩就进入了破坏状态,造成围岩失稳.不同的围岩级别

2、所能承受的二次应力是不同的,当围岩级别高,岩体强度低时,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施工辅助措施来提高岩体强度,从而可降低双洞隧道的间距.综合上述分析,决定小间距隧道合理取值的最主要因索应当是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隧道支护类型隧道开挖后,由于破坏了初始应力平衡,使岩体应力重新分布,在重分布过程中,会使隧道周边产生一定的变形,变形过大会直接危及施工和使用中的安全,因此我们应当及时对开挖后的隧道进行支护,防止出现过大的变形.有效的支护不仅可以保证施工和使用中的安全,还会防止围岩的应力重新分布趋于恶化.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分析的四种影响因素,只是针对单个因素进行单

3、独考虑.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四种影响因素却是相互作用,各个因素之间也都会产生相互影响.因此,小间距隧道施工的相互影响是个十分复朵的问题.2小间距隧道施工应对措施四部CRD法开挖时1部超前,4部及时跟进成环,部开挖一棉支护一棉.土方开挖时,四部CRD法部采用人工开挖,并配合手推小斗车出渣至部后采用小型挖机装渣,小型农用车运渣至竖井口;四部CRD法部采取人工配合小型挖机开挖,釆用小型农用车出渣至竖井口,液压抓斗垂直提升至地表渣坑.开挖步序优化施工步序的选择考虑了四种施工步序,对隧道间距4m的情况进行现场施工监控量测.综合分析不同开挖顺序对地层变形、屮

4、间岩柱稳定情况以及施工进度的影响.步序一:双线隧道同时开挖,先开挖远离中间岩柱侧,即左侧隧道部和右侧隧道3、4部;步序二:双线隧道先进行左侧隧道部施工,然后施工左幅3、4部,施工完成后,再进行右侧隧道部施工,最后施工右幅部;步序三:双线隧道先施工左侧隧道,分别按照部的顺序进行开挖,完成后,按照施工左侧隧道的方法进行右侧隧道的施工;步序四:先施工左侧隧道部和右侧隧道部,施工完毕后,再施工左侧的部和右侧的部数据处理分析步序一与其他三种施工方法比较起来地表沉降相对较大,左侧隧道部和右侧隧道部同吋开挖对地表沉降影响不大,但靠近屮间岩柱左侧部和右侧部同时施

5、工时,却使地表沉降急剧加大.步序二和步序三施工后最终倾斜值基本接近,但二者各有优缺点.步序二能很好控制水平收敛但所引起的地表沉降较大;步序二虽然水平收敛较大,但対控制地表变形有很好的效果.在具体选择施工工序时,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施工步序.步序四施工所引起的地表沉降虽然比步序二大,但是在施工过程小必须保证支护及吋有效,才能满足施工安全的需求,步序四施工有利于围岩的稳定,右侧隧道部施工前,左侧隧道仰拱必须封闭成环,才能进行右侧隧道施工.在实际工程中,采用步序一.开挖小间趴隧道.以长沙市营盘路湘江隧道大跨小间距隧道段为例,重点对断面N

6、K2+400各部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进行观测,可见地表沉降最大值为73mm,地表沉降的最大值随着洞室的开挖逐渐向右移动,开挖结束后,地表沉降最大值的出现位置向左偏移了4m;同时,右洞前两步开挖对隧道中心的沉降影响很小,仅占总沉降的15%.随着洞室的开挖,中间土体发生了一定水平位移,开挖结束后,水平位移最大值为8.71mm.实际施工中的监测结果数值都在规范规定的范围之内,大大降低了施工风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3结语针对外部环境因素,提出了几点在施工过程中的应对措施,在超前预支护、预加固的基础上,合理选择施工工序,使变形减小,避免出现应力集中现象,

7、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做到安全快速施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