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社会转型期的道德法律化

探析社会转型期的道德法律化

ID:46703589

大小:78.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26

探析社会转型期的道德法律化_第1页
探析社会转型期的道德法律化_第2页
探析社会转型期的道德法律化_第3页
探析社会转型期的道德法律化_第4页
探析社会转型期的道德法律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析社会转型期的道德法律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析社会转型期的道德法律化摘要:法律与道德都是调整社会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的工具,它们应当实行最紧密的结合,共同携手合作。但它们还必须寻找到给口身的定位,在各口的职责权限范围内各司其职、互动融合,优势互补。道徳是对人的行为规范的高尚要求,而法律是对人的行为规范的起码要求。日前有很多人提出“以徳入法”作为“以德治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重点,换个通俗点说法就是道德法律。笔者从三个公开案例中发现了从民事行为和行政执法、司法审判等社会活动中表现出來的道徳法律化问题。从军人刘波的父债子还案中,看出不合法的债务不应该由其子女负无限连带责任,虽然舆论支持刘波的行为,但是法律角

2、度上他不应去承担不应该承担的义务;从夫妻看黄碟被警方拘捕案中,对执法依据是道徳还是法律产牛了疑义,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的原则与道徳存在了冲突,但是道德观念不应该代替法律规定,成为执法的理由;从全部财产遗赠情人,而被法院依据民法通则的秸神判为无效的案件屮,对把道徳与法律的问题混为一谈,把道德的喜好作为判断法律是非的一个标准,由此对审判的公正性产生了置疑。因此我们在加强社会主义道德与法治建设(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今天,首先遵循法律而不是听命于道徳,把握法律的要求而不是道徳的内涵,。“以徳入法”也许会换得一时的赞叹,却会动摇法治的根基,最终使法治消于无形,尤其是在我

3、们准备依法治国的吋候,就更不要随随便便在适法的时候谈道徳,用道德的东西来左右法律的判断。在对法律有足够的尊重Z前,千万别把道德扯进来。因为法律就是故基本的道徳,好只有首先维护好法律才能最终维护好道徳。如果连U经有条文的法律都不遵守,却去箸谈什么道徳,这样的道徳又有什么意义呢?又要置法律于何方呢?道德法律化不应当成为社会主义道德与法治建设的重点!德治与法治是中华法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如周朝的“明徳慎刑”(即捉倡德教,慎川刑罚)到大唐律的“依礼制律,礼刑合一”尤其是《唐律疏议》中:“徳礼为政教之木,刑罚为徳礼之川”就很鲜明地证明了一点:道德是法律的实质渊源之一。(

4、现在我们所说的法的渊源如宪法、法律法规等,笔者认为是法的形式渊源)。从这个意义上说,法律只不过是中国整个伦理化传统的一•个部分而已,只是这种历史传统的一个寄托而已。当然,对于社会的道德体系的构建与宣扬,这种传统也许很好,但对于法律就不尽然。笔者认为,一种严格的技术化操作是法治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法治最初作为-•种统治方式被提出的主要原因Z—就是其客观性,而伦理性的法律以及一种法律的伦理性操作(这个事件中更重要的体现是后者)则会在根本上触动这种客观性。如果不是徳作为法治的补充而是法成为徳治的工具的时候,当人们以一种道徳标准來理解、解释、适川法律的时候,法律的技

5、术化操作就不再被需要了,法治爭实上也就不存在了。在这样一种传统中,人们运用法律需耍的不是职业的法官、律师以及其他种种操作人员和操作程序,而是一个道德上的权威,而这正是中国几千年来的法律实践,这种实践使得中国的法治始终走不出闲境。一、道徳与法律的关系分析何谓“道徳”,按照《辞海》的解释:道徳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I'可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以善和恶、止义打非止义、公止和偏私、诚实和虚伪等道德概念来评价人民的各种行为和调整人们之间关系;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使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信念、习惯、传统而发生作用。道徳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

6、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法律与道德都是调整社会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的工具,它们应当实行最紧密的结合,共同携手合作。但它们还必须寻找到给口身的定位,在各口的职责权限范围内各司以职、互动融合,优势互补。因为法律同道徳还仃许多不同的地方如:两者表现形式不同。法以国家意志表现出来,是明确、肯定、普遍的行为规范,一般以宪法、法律、法规等具体形式加以表现。道德不以国家意志形式表现出來,一般较笼统、概括和抽象,没有确定的成文形式,人多存在于社会舆论和人们的信念中。两者调整范围和内容不同。法是调整人们某些行为的规范,以规定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道徳对人们的思想意

7、识和行为都加以调整,所调整的范围也广泛得多,其内容主要是个人对社会、对他人应履行的义务。两者实施方式不同。法主要以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道徳则依靠人们内心的信念、社会舆论的褒贬作用、教育的力量及传统、习俗的影响,以精神的影响保证实施;两者发展前途不同。阶级意义上的法随看阶级的消火终不复存在。道德在阶级消灭仍存在并进一步发展。恩格斯说过:“只有在不仅消灭了阶级对立,而且在实际生活屮也忘却了这种对立的社会发展阶段上,超越阶级对立和超越这种对立的回忆的、真正人的道德才成为可能。”道德是对人的行为规范的高尚耍求,而法律是对人的行为规范的起码耍求,因为法律是刚性的,是

8、理性的,是通过法律条文形式衣现出來(我国不同于适用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