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校文库与高校机构知识库之比较及发展策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校文库与高校机构知识库之比较及发展策略研究罗莹(广东海洋大学图书馆湛江524088)摘要比较分析了高校文库与高校机构知识库Z间产生背景、收录范围、资源采集、用户群体、提供效果、研究成果及建设现状的异同。并提出两库对接共建的发展策略,即数字文库逐步向机构知识库过渡转型,实物文库保留并向体现本校文化特质人文价值拓展。最后简述对接共建的若干关键问题。关键词高校文库,高校机构知识库,建设现状,比较,发展策略,对接共建分类号G250OntheComparisonandtheDevelopmentStrategyStudyforUniversi
2、tyCollectionandAcademicInstitutionalRepositoryluoYing(LibraryofGuangdongOceanUniversity^Zhanjiang,China524088)ABSTRACTThispapercomparesandanalyzes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betweenuniversitycollectionandacademicinstitutionalrepositoryforproductionbackground,collectionsco
3、pe,resourcescollection,usercommunity,Supplyeffect,researchresultsandconstructionstatus,inaddition,Itputsforwardthedevelopmentstrategofbuttspliceandjointconstructionforthem,namely,Thetransformandtransitionfromthedigitallibrarytotheinstitutionalrepository,Physicallibraryk
4、eepupandexpandtohumanisticvalueontheschoolculturalcharacteristics.atlast,SomekeyproblemsofbuttspliceandjointconstructionwereintroducedbrieflyKEYWORDSUniversityCollection,AcademicInstitutionalRepository,ConstructionStatus,Comparison,DevelopmentStrategy,buttspliceandjoint
5、construction.1•引言高校文库(下称文库)和高校机构知识库(下称TR)都是主要收集、存储、管理并提供利用本校智力产品(即高校原创成果资源)的知识集合库。按载体形式文库分实物文库和数字(网络)文库,TR则只有数字库。文库建设早期,研究文献对其名称表述不一,如教工著作特藏室、科研成果专架、本校师生文库、大学文库等,近年基木倾向统称“高校文库”⑴。而对IR,国内学者翻译也不尽相同,主要有机构知识库、机构库、机构资料库、机构存储、机构仓储、机构典藏等。两库有何界同?它们之间未來如何发展?是IR逐步替代文库还是各自建设互不于涉?等等
6、问题需要探讨。采川全文途径检索CNKT和维普数据库,捉及文库和IR启关联的文献只有5篇。黄嬪等提出文库全文数据库可在一•定程度上作为木校IR发展的重要基础。如中国农业大学的教师文库整合了教师论文与著作成果,并揭示相关信息,更像初步的TR[2]。曹玉霞也提出浙江大学TR建设的资源基础之一是浙大文库(浙大文库是目前国内规模较大的高校文库之一)[3]0徐金铸认为高校文库建设应选择成熟的创建工具,采用比较成熟的机构库软件,如:Dspace,Eprings等⑷。邵国维以Fedora为基础构建高校文库数字化平台,并介绍了如何实现数据资源提交和检索
7、等模块的开发⑸。邹新明等把目而已建的高校文库数据库分为5种类型,其中一类为准机构知识库型⑹。以上文献未见冇对两库进行比较及论述两库之间未来如何发展的报道,木文试图在这方面展开探讨。2.两库基本要素比较2.1产生背景1981年颁布的《屮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条例》及87年的修订版(改名为《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都规定图书馆在文献采集中耍“注意收藏本校的出版物和本校著者的学术文献”。两份官方规范成为文库诞生的指导性纲领文件。履行职责,建立文库展示本校学术成果,彰前贤励后学是许多高校图书馆成立文库的初衷。因而校庆成为促进文库建立
8、和发展的催化剂,此外“人大文库”、“浙人文库”、“北大文库”等一批成功范例也对文库发展产牛一定区域带动效应⑴0IR兴起原因有三:一是传统学术出版体系的局限,纸质文献价格昂贵且出版时滞过长。二是网络信息技术发展提供了技术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