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671776
大小:6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6
《外商对华技术转移实证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外商对华技术转移实证探究本研究以外商投资企业的问卷调查为中心,探讨在京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及技术扩散情况,并以此衡量外商投资母公司对在中国子公司的技术转移产生的影响。一、样本企业的技术与经营特点我们对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100万美元以上,且占30%以上股份的外商投资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样本企业共39家,其分类见表1。从投资国家或地区类别上看,投资规模基本上没有差距,但不同行业的投资规模则出现了明显的差距,对制药业和新技术产业的投资额比较高,各达到2,145万美元、1,788万美元,而其他制造业的投资仅达到1,148万美元,低于全部行业的平均投资水平。机电行业的投资865万美元,在全部
2、行业中最少。从投资方式看,大多数采取中外合作方式,外商独资企业仅有4家。外商投资股份平均达到76%,说明外商投资母企业的影响比较大。样本企业的生产总额中外销率较低,只占16%,说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大部分外商投资企业是以中国内销为重点的市场导向型直接投资。从个别企业对进驻中国市场动机的回答中,开拓中国市场(94.9%)、中国的市场容量及潜力(89.7%)、在华建立生产基地(74.4%)、对抗跨国竞争对手(71・8%)占有较高的比重,而取得廉价劳动力(41.0%)、降低生产成本(35.9%)、享受优惠政策(30.8%)、取得廉价原材料(25.6%)等所占比重则相对较低。投资国家类别的内销
3、率中美国企业占的比重最高,达到89%,欧洲系企业达到87.6%,港台企业81.2%,日本企业78.6%。从行业分类上可以看出,对制药、机电、信息技术以及其他制造业的投资动机是把中国市场作为首选之地,而机电和其他制造业对“取得廉价劳动力”的投资动机相对较高。在样本企业和外商投资母公司之间,生产工程方面的调查呈现如下结果。外商投资企业和母公司的生产联系中,生产同类成品的企业占46.2%,生产加工零部件和半成品的企业占33・3%,研发活动为主的企业占5・1%,进行单纯加工组装的企业占15・4%。关于这些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的产品从质量和品种与母公司的同类产品相比有无差距的问卷调查中,56%的企业
4、回答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这说明外企在中国实行"适应的变形战略”来适应中国市场。它显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外商投资企业与母公司的垂直关系是以生产内销市场型产品为主要活动来开拓中国市场。在生产现场使用的技术水平的自评项目中,与投资国母公司相比,有77%的企业回答使用先进的技术,其中,使用先进技术的企业有12家,占30.8%;使用比较先进的技术的企业有18家,占46.2%。在行业类别中制用药业使用先进技术的比重最高,其次是信息技术,依次为机电、一般制造业。二、技术转移方式与状态1、技术转移动机与途径纵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外商投资企业技术转移的主观动机,提高产品质量(84.6%)和新产品开发(
5、74.4%)为主要目的者占绝对比重。其他顺次为提高技术开发能力(48.7%),降低生产成本(43.6%),改进生产管理(33.3%),缩短生产时间(30.8%)。按行业类别考察,所有的行业基本上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新产品开发为目的,从投资国母公司接受技术转移,如制药产业。相反,机电、信息技术产业则以对抗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作为引进技术的主要目的。跨国公司在投资初期,主要通过公开途径,即市场交易来转移技术,但开始进行产品的生产后,则以企业的内部途径为主要手段来进行。问卷资料显示,外商投资企业从母公司持续获得技术的方式,不仅是设备的引进,更是通过工程指令、委托技术专家以及技术训
6、练等多种手段共同作用的结果。问卷调查的39家企业中,引进成套设备的24家、关键设备的16家,各占61.5%和41.0%,这是因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区时间短,需要从投资国引进大部分生产设备。其他方式包括:利用文件的转移占48.17%;母公司派遣技术专家进行专业咨询约占43.6%;技术人员国外进修占30.8%。而采取技术许可方式的仅有7家企业,采取技术转让方式的仅有3家,显示通过正式途径进行技术转移的企业很少。以行业类别考察技术转移,在方式上没有太大的差距。2、转移技术的内涵与水平考察样本企业引进的技术项目可以看出,对产品的生产过程以及销售过程中所需要的应用技术的引进明显高于产品的初期
7、开发阶段所需要的基础技术的引进。在这一点上,全部行业基本类似,只有在信息行业企业出现了对产品的初期开发所需要的设计技术的引进比重相对高的现象。这是因为,信息技术产业的技术周期比设备产业短,而且与在技术特性上以人体现技术为中心有关。设计技术是关于产品的基本模型和零件设计的技术,它属于核心技术,是中国企业最缺乏而先进国家不愿转移的技术。大多数企业所接受的技术虽然在短时间内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率,但缺乏长期的技术创新效率。所调查的全部行业中回答从母公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