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六大策略

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六大策略

ID:46668339

大小:5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6

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六大策略_第1页
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六大策略_第2页
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六大策略_第3页
资源描述:

《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六大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六大策暁(关键词)语感能力;人格蜩造;个性发展;能动参与;实践感受;形象思维;策略(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14)07-0041-01一、人格塑造策略语感能力培养之所以要注重人格构建和塑造,其根木原因就在于语言本身就是人的生命意志的体现。纵观古今,大凡传世的名篇佳作,其光耀Z处,首先就是作者人格的伟大体现。正如德国大诗人歌德所讲:“要写出雄伟的风格,他也就要有雄伟的人格。”孟子散文气势充沛,感情激越,笔带锋芒,长于鼓动,在于他是战事纷繁年代里力阻“霸道”主“王道”的纵横家、雄辩家;鲁迅朵文

2、如匕首、似投枪,犀利尖锐,深刻辛辣,因为他是风雨如磐的旧中国里愤世嫉俗的革命干将;毛泽东诗文境界开阔,语锋毕现,活泼鲜明,因为他具有一代伟人的胸怀和卓越政治家的气魄。因此,语文教学不能人为地割裂“心”、“言”而大谈什么语感培养。学诗的功夫在诗外,要培养优秀的语文人才,首先得塑造优秀的人格。二、个性发展策略良好的语感能力极富个性,而个性往往乂孕育着创造性,没有个性也就无法谈及创造性o人们常说:一百个读者的头脑中就有一百个不同的林妹妹形象,一千个学生的头脑中也有一千个不同的阿Q和孔乙己形象。这就是说个性和创造性本身就是一对李生姐妹。语言作为人的“思想的生命表现的

3、要素”,首先应该是人的个性的集中体现。语感能力培养要着力于个性发展,英FI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著名心理学家列昂捷夫曾经说过:“背诵词语,理解词语,以致理解词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是不够的,应该使这些词语成为内在决定个性的东西。”因此,教学中就不应过分强调学生的思维方式、思想观点与教师的完全吻合,对于学生的独特思维方式和新奇独到的见解要善于发现、肯定和引导,否则,会于有意无意之间扼杀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三、能动参与策略语感能力归根结底是认识个性在长期的对各种言语作品反复“涵泳”体味过程中习得的,教师的主要作用就在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Z主动

4、参与、口觉投入,在现实的语言情境中切身感悟到规律和意蕴,并使语言规律和意蕴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个性的东西”,进而形成他们头脑心灵中的一种积极的、创造的力量,切忌越俎代庖、一讲到底。近年来语文界积极倡导的“语文活动课”,就是一种有效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性、培养语感能力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措施。四、实践感受策略“凡是技能,唯有在实践中方能练就。”学生学习的能动参与积极性发挥得怎样,实质上取决于学生的语言实践感受情况如何。基础教育,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习得语言的实际能力(实质上是关于语言的感性认识),而不在于使之掌握理性化的关丁语言的理论知识,或者说学生在基础

5、教育阶段的语文学习应当以感性为主。而感性又总是直接与实践联系着。因此,只有通过长期有效的训练,在人的意识与行为之间建立起条件反射性的关系模式,即通过语文教学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一种语感直觉、语言习惯,才能将有意识的语言知识、规则等变成无意识的感觉。目前“大语文”教学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学校学习与家庭、社会生活相结合,使语文学习无时不有、无地不在,让学生最大限度利用一切语文学习的机会和因素,进行反复能动的语言实践,在听、说、读、写的实际操作训练中,把语言还原到一定语言环境和生活情境中加以模拟、演习和创造,进而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力。五、整体感知策略语言现象与涉及语

6、言的所有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只要我们接触了某种语言现象,就可能接触冇关语言的全部知识。这里强调的整体感知策略,其最基木的解释就是把语言文字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完整地感受其表达的深厚意蕴,并非通常所说的课文整体、单元整体,更不是把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甚至再训诂式的一个字一个词地解释而把文章弄得面冃全非。六、形象思维策略语感能力具冇直觉思维特性,事实上直觉思维说到底属于形象思维的范畴,而且汉语和文学乂无不具有形象性特征,这就为语感能力培养实施形象思维提供了最基本的可行性依据。再从现代心理科学的研究來看,人脑对拼音文字的处理是分别由两个不同的部位來支撑的,汉字具有“左视

7、野”优越性。而左视野传入的信息主要由右脑处理,右脑主要储存“图像”,所谓形象思维主要由右脑完成,而右脑与创造性思维乂是关系最为密切的。因此,对于培养创造性语文能力为目标的语感能力培养来说,形象思维策略不仅有其可行性,而且也有其必然性。?笙编辑:刘於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