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664504
大小:6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6
《对氢氧化亚铁的制备的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氢氧化亚铁的制备的探究上丸附外中林凤春一、题的提出新的课改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中旨”已深入到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不失时机的为学生搭建探索知识的桥梁。实验是化学教学的灵魂,增强学生实验的探究性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讲铁及化合物的性质的教学时,我做了一些尝试,让学生亲自探究氢氧化亚铁的制备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课题的设计:1、课题计划(1)以课堂教学为素材提出问题。(2)教师给予适当启发点拨,与学生分组讨论相结合(3)教学时间为一课时与课后延续学习相结合2、活动策略(1)在学习过程屮发现并解决问题,实现主动学习
2、的策略。(2)通过查找资料、分组实验探究体验研究过程的策略。(3)交流实验成果,实现合作学习的策略。三、课题的实施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兴趣:在讲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时,我先让学生考虑如何来制取氢氧化亚铁,学生异口同声的说出书中的方法,我马上给学生演示,让学生认真观察:在试管中先加入硫酸亚铁溶液,再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可结果并不象书中叙述的那样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连瞬间的白色沉淀现象都看不到。咦,怎么没有白色沉淀?怎么会是灰绿色的很快又接近红褐色呢?这时,我看到学生的脸上充满了诧疑,求知的目光聚焦到我这里。我抓住这一良机:把这个问题做为一个探究性课题留给学生。让学生有充
3、分的时间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有的自找伙伴、三三两两、四五成群等共同研究讨论、查找资料、设计方案。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实验验证,教师为学生提供有关的资料、实验仪器、实验药品等,使每组实验尽可能得以进行,并给予引导和帮助。2、实验和记录第一组:A、用浓硫酸配制5mol-L'1的H0SO4溶液(在配制过程中涉及浓硫酸的稀释,此过程放出大量的热,有利于除去其中的氧气)。B、在大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还原铁粉,迅速加入上步刚刚配制好的硫酸(硫酸不要过量,使这一反应中的铁粉过量)。C、待B中反应接近尾声(气泡减少但还存在)时,向其中滴入几滴植物油,用长银子夹取2片片状的氢氧化钠固体,插入B中
4、的试管溶液中(用银子夹住不要松开)。记录:随着氢氧化钠的溶解,便可观察到白色絮状沉淀即Fe(OH)2的生成,现象明显,因铁粉和稀硫酸反应在继续,放出的氢气抑制了空气与溶液液面的接触,延缓了氢氧化亚铁的氧化过程,白色絮状沉淀持续了1分钟左右。第二组:实验原理:2Na+2H2O—►2NaOH+H2tFeSO4+NaOH►Fe(OH)2I+Na2SO4操作步骤1.称取FeSCU固体3克于试管中,取用砂纸打磨过的铁钉两枚也放入试管中。2.取蒸懾水(在其中滴加2滴稀硫酸)加入到上述试管中,使FeSCU固体完全溶解,微微加热赶走其中的氧气。3.再用光亮的铁丝扎一小块金属钠,迅速插入试管中下
5、部。(如图)观察记录:金属钠一接触硫酸亚铁溶液,就放岀大量气泡,溶液中产生气泡的同时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并向试管底部徐徐飘落,直至钠反应完毕.白色沉淀还没有转变颜色。第三组实验操作:(1)在大试管里注入少量新配制的硫酸亚铁溶液,然后滴儿滴汽油形成液封。(2)用银子夹取一片氢氧化钠固体直接插入(1)中的试管硫酸亚铁溶液的液面下。记录:可观察到白色沉淀,但时间很短只有几秒钟(数了6个数的时间)。第四组(1)煮沸蒸係水50毫升备用(2)取两粒金属钠送入20毫升针筒内,用此针筒吸入煮沸过的蒸僻水3毫升,使其充分反应,生成的氢气把空气排除,用胶帽封住出口处。(3)取2克FeSCU晶体于另
6、一只50毫升针筒中,吸入煮沸过的蒸僻水3毫升,振荡使其溶解,安上针头,如下图:把针头插入(2)中的注射器内,慢慢挤压活塞,使FeSO4溶液和NaOH溶液充分接触,观察现象,进行记录。詣-4UOH溶液3FeSQ溶液n图Fe(0H)2蹴咯白色絮状沉淀向上漂浮并不断增加,并保存两天多时间oU!学生经过亲口实验,组与组之间进行相互对比、分析、探讨,课后又一次次潜心研究化学实验的改进,从一次次的实验改进中,学生品尝到了实验失败的苦涩,也尝到了实验成功的喜悦。通过对实验探索,不仅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他们的亲身实践,经历了“查找资料——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分析现象
7、一一得出结论”这一过程,培养了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口己设计的实验中,他们互相合作、共同研究、实验验证。加强了师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通过亲口设计实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得到了最有效的培养和发挥,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点评]"本案例反映出教师通过“探究性实验”的教学,使学生成为探究活动的主体。让学生亲自参与“查阅资料、设计方案、分析现象、改进方案、得岀结论”的全过程。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同时激发和培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