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655482
大小:73.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26
《内蒙古地区旱作农业发展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内蒙古地区旱作农业发展探究内蒙古地区旱作农业发展研究一、引言旱地农业在世界粮食生产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世界干旱半干旱地区总面积约占陆地面积1/3,分布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14亿hm2耕地中,主要依靠自然降水从事农业生产的旱地占80%o如何解决人增地减、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和区域性淡水资源危机日趋严重引起粮食生产能力降低是世界观注的焦点,中国更是如此。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和世界的粮食安全依赖于旱地农业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改善更离不开旱地农业生态的良性循环,因此,开展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我
2、国北方旱作地区的增产潜力巨大,对我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北方旱作地区虽然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但可利用土地资源丰富,气候资源多样,农业增产潜力是全国最大的地区之一。北方旱作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平均水分生产潜力的理论值为5593kg/hm2,试验值为4287kg/hm2,而目前实际生产水平为2585kg/hm2,仅为降水生产潜力的40〜50%,即还有0.5〜1倍的生产潜力可供开发。旱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粮食增产、稳产保证粮食安全生产的关键。同时北方旱地农业区地处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干旱少雨、植被稀疏,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水土流
3、失、土地沙漠化、土壤盐碱化问题十分突出,直接危害农业稳定性,生态环境的安全性。旱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又是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安全的关键所在。因此,对旱作农业技术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意义。二、国内外旱作农业研究进展和发展模式(一)国外旱作农牧业研究进展美国的保护性耕作,近几十年来,美国大平原旱地农业耕作技术变化趋势是:由多耕到少耕,由表层松土覆盖到残茬秸秆覆盖,由机械耕作除草到化学除草,逐步提高保水效果和旱地产量。土壤中蓄水量从占降水量的19%提高到40%。澳大利亚的粮草轮作,土地荒漠化,是经过“土壤有机质衰竭”“土壤
4、结构破坏”“水分渗入和储存减少”“风蚀水蚀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农业产量下降”这样一个过程。尽管这一恶化过程是缓慢的,但后果却是致命的。实施豆科牧草与农作物轮作,可有效地避免有机质下降,从而可保持土壤的基础肥力。印度的集水种植,印度虽多雨国家,但雨季、旱季分明,集水种植是印度旱作农业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利用蓄水池收集田间降水,作为补充灌溉的水源。三是田内集水,通过收集周围区域降水灌溉农田。三是发展微型集水区,种植区为沟,集水区为垄,农作物种在沟里。以色列的设施节水农业,以色列是一个人多地少,水资源奇缺的国家,
5、加利利湖几乎成了以色列全国工农业用水的唯一来源,水价十分昂贵,人们常以1立方水能产出多少外汇来决定水资源的用途。水从供水口开始到用水点全部实现管道化输水,田间灌溉全面滴灌和自动化,建立节水高效型作物结构,减少了耗水量多的大田谷物面积,大力发展蔬菜、水果、花卉等经济价值高、出口创汇能力强的园艺作物,通过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水分利用率和转换效率,创造了沙漠农业的奇迹,解决了本国人民农产品短缺问题,实现了农业良性循环。(二)国内旱作农牧业研究进展我国是世界上13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干旱、半干旱面积和没有灌溉条件的旱作耕地有11.
6、1亿亩,在未来的25年内其生产潜力开发程度将由目前的45%左右提高到60〜70%,才能满足这些地区食物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自“七五”以来,我国旱作农业在不同类型区主要农作物规范化栽培技术体系、作物抗旱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改善机制和途径、旱地农田水分变化规律及其调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主要体现在旱作农业模式抗旱作物品种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等三个方面。初步建立了现代旱作农业模式。以我国精耕细作和抗旱保墻的旱作农业模式为基础,建立了适宜不同地区的现代旱作农业模式。甘肃镇原和宁夏海原建立了减少秋播夏收作物(如冬小麦)播种
7、面积、增加春播秋收作物(如春小麦、谷子、马铃薯、糜子等)面积的压夏扩秋模式;河北坝上发展了喜凉蔬菜、供应温带夏秋市场的错季蔬菜生产模式;陕西渭北旱嫄建立了温带水果生产模式;还有山西寿阳的玉米+大豆、玉米+菜豆、旱地蔬菜模式,辽宁阜新“三梨两杏一沙棘”模式等。选育推广了抗旱作物品种。我国在抗旱节水作物品种选育上取得重要进展,培育出“抗旱、优质、节水、高产”兼容型旱地小麦新品种,如西农1043、北方6878、洛旱2号、石家庄8号、普麦2号、普麦17号等,创造了旱地小麦新品种单产高达8430kg/hm2的记录。培育出的抗旱、高产
8、、优质旱稻新品种有“旱稻297”,培育出的抗旱能力较强的谷子品种有普谷2号、普谷10号等。筛选和推广大量农作物优良品种,初步实现了旱作区的作物良种化和合理布局。研发了一批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研究建立了以保土、保肥、保水为中心的旱作基本农田建设技术(梯田与等高种植等),提出了非耕地集雨径流和农田微生境集流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