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645549
大小:6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6
《专家提供: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指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专家提供: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指导摘耍:面对课外文言文考题,同学们首先从心理上不要惧怕。畏惧、慌张只会自乱阵脚,这样还没开始答题就已经开始失分了。我们走上中考考场前已经进行了充分的复习……一、命题解析面对课外文言文考题,同学们首先从心理上不要惧怕。畏惧、慌张只会自乱阵脚,这样还没开始答题就己经开始失分了。我们走上中考考场前已经进行了充分的复习,再加上平时的积累,我们已经拥冇了解答课外文言文所需耍的知识与能力。另外,中考课外文言文内容上一•般比较浅显,并不深奥难懂,在命题上有以下特点:第一,选文。中考课外文言文的选文篇幅短小
2、,浅显易懂。且选文大多为叙事类小故事,这类故事通常能给人以启示或衣达某个道理。第二,题型。近儿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都安排了四道题,12分。四题分别涉及字词解释、句子翻译、篇章理解、主旨把握。具体的题目是,第一题是“解释加点词语”,有两小题,主要是实词解释,另外还有“Z”、“而”、“其”、“以”、“于”、“何”六个虚词也会出现在课外文言文的考察中。第二题是“翻译文中的句子”,一小题,既冇婆求将文中的某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也冇给4个选项,选择正确的义项。第三题和第四题是主观简答题。通常第三题的提问巫点在语段内容的理解上,这一题一般能
3、从语段中找到解答的语句。第四题多是对短文中的人物进行性格特点的概括,或提问语段给人的启示或阅读后能从语段屮得出什么道理。第三,考点。虽然课外文言文的选文來自课外,但遵循的却是“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课外文言文考题主要考杳的是同学们阅读文言篇章的能力,这能力从何而來?当然是从课内來。所以,实则考查的是同学们将课内学到的知识迁移至课外的能力。二、解题技巧在答题Z前我们要结合注释,疏通文意,读懂语段。不能仅初读-•遍就匆忙答题,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当你能简单复述故事情节后才能开始做题目。第•题词语解释题1、重平时积累,从课内
4、到课外。木着''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课内的文言实词和儿个常用的虚词解释要牢记在心。观察近五年的考题,试题涉及到的词语解释冇这样几个:徙、去、使、居、故、归、诣、为、具等,课外语段中的解释与课内的解释相同。另外,我们应该知道许多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解释。以前五年的考题为例,上面考到的词语中,“徙”和“诣”初中阶段我们只学过他们的一种解释,“徙”解释为“迁移”,“诣”解释为“往,到……去”,其余都冇两种以上解释。所以我们要把学过的各种解释都冋忆起來,从屮选择最为恰当的,还要把你认为最为恰当的词义代入句子中,结合句子
5、以及语段内容进行整体理解。2、纽.词法。组词法就是尝试着给你不懂的文言实词用现代汉语纽词,看看能否通顺地放在句子屮。如果上下文意贯通,那组词后的词语就是这个文言实词的解释。当组词后人概意思是对的,但放到句子中冇些别扭时,那么就回到原文看这个词在句中是什么词性,根据词性再进行适当调整,变换成合适的近义词,一般就可以使句子前后顺畅了。这里需耍注懣的是,运川组词法时首先耍注懣原词的词性,组成词语后的词要保持词性不变。第二题句子翻译题耍求翻译的句子中往往有一些关键的词,这些词往往是一些实词。老师阅卷时这些关键的词就成了评分的“分点”
6、。比如2009年屮考课外文言文的句子翻译题,考的是“口者频來顾视之”,我们很容易就能知道要翻译这句句子关键要将“频”“顾”“视”这几个词翻译出來。“频”并不在2009年考察的150个实词内,但是我们可以将它解释为“频繁”,或者用其他同义的词替代,如“多次”等。而“顾”、“视”都能解释为“看”。2009年的考题中“之”字加了点,结合2009年的考情,因为考前将常用虚词“之”也列入了考查范围,因此将“之”所指代的“黄小鸡”一并翻译岀来也是关键所在。以上就是所谓的“拆分”,然后把这些翻译出來的词再“整合”成一句话。整合不是作简单的
7、加法,整合后的句子还要通顺流畅。为了做到通顺流畅,我们可以将省略的部分补足,甚至可以添一些辅助性的词语让语句更合理通畅;有时候还遇到-•些特殊的句式,这些文言句子的语序与现代汉语的不同,翻译的时候耍将他们调整成现代汉语的语序。2010年中考的翻译题改为选择题型。不少同学错选为A项,是把文中的“再”理解为“多次”,尽管在本句中也能讲得通,但我们在课内学习《曹刿论战》一文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明确掌握的是“第二次”,所以选择B。第三题内容理解题从近五年中考本道试题的形式上看,这五年的题目均为填空简答题。五年中冇三年的题
8、目后面带冇答题耍求。答题耍求分为两种,即耍求答案用文中的话表述,或答案用自己的话表述。从提问内容看,所有题目都针对故事中的情节或人物发问,目的是考查考生是不是读懂了故事。一旦考生对语段理解无误,回答这类题目基木不存在难度,而没有读懂语段,这类题目的正确率也就不能保证了。因此,回答这一题的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